长得瘦瘦小小的戚泉,穿着T恤、运动鞋、休闲裤,戴着眼镜,典型的学生摸样,如果没人介绍,谁也不会将他跟公司老总联系在一起。但他确实拥有一家自己创办的科技公司,不过他也仍旧是一名在读研究生。
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戚泉创办的盛源百利科技有限公司初具规模,技术得到市场认可,手握300多万元订单,公司规模扩大,注册资金从3万元增加到50万元。
“自主创业实在是太难了!”谈及这一年的创业经历,戚泉发出这样的感慨。“当初创办公司的想法挺简单的,专利技术符合市场发展需要,前景无限,也能解决一些同学的就业问题。”2009年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读研的戚泉靠自己的专利技术“节能车库”开办了公司。
第一次谈生意,戚泉对自己的技术自信满满。可是谈来谈去,客户始终觉得他们是稚气未脱的学生(戚泉在读研,其他几个同学也是刚刚毕业走向社会),没有成功的案例,不放心将车库的设计安装交给他们做。“我们当时憋着一口气,无论如何也要将这单做成,哪怕不赚钱也要做。”带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戚泉等人通过展示相关实验来证明其专利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并承诺“不成功不收费”,软磨硬泡了半个多月,对方终于同意让他们试试,而就是这一试,最终给他们带来了20多个车库订单。
首战告捷,戚泉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麻烦”也是接踵而来。
节能车库技术是新生事物,一方面不被人了解,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建车库不考虑节能。市场开拓中,有些企业一听说老板还是学生呢,直接就将他们拒之门外。更多的时候是客户不愿意尝试新技术,觉得风险大,况且他们是小公司,缺乏相关技术经验,怕出问题。施工时,客户提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门,审核标准也不同,常常对产品提出这样那样的质疑,个别客户还中途取消订单。这让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弱点,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技术、完善工艺。
戚泉说,有了订单,还要有资金,客户基本都是分期结款,工程款很大一部分需要公司先行垫付。往往是签下订单,他们就要四处筹集资金,为钱愁得夜不能眠是常事。随着订单增多,公司人员的扩充,管理方面、人事方面、财务方面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对他来讲都是考验。
2009年,我省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政策出台至今,已经有200多名大学生在哈市工商部门注册,开始了自主创业。历经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大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
第一单生意遭遇不良商人
初出校门即遭遇不良商人,创业大学生魏思远的第一笔生意即惨遭“滑铁卢”。
依托水泵节能监测仪这项专利技术,哈尔滨理工大学通信软件专业研究生魏思远以“零首付”注册了哈尔滨思瑞芙特节能技术有限公司。魏思远讲,他和同伴都刚出校门,又属于技术型从商者,没有社会经验。公司刚成立时,山东一家经销商就看好了他们了节能检测设备,双方讲好了条件。魏思远就带着5个公司技术人员赶赴山东,对该经销商的设备进行测试,并进行技术改造。可是这家企业见到收效后,却不买设备了,一分钱也不给。他们5个人前前后后忙活了半个月白干了。
“当时我们找他们负责人索要费用,对方说我们没有签订合同,凭什么给你们钱啊?当时把我们气得没有话说。我们当时就是太单纯了,认为双方前期谈得非常好,对方人也‘豪爽’,就盲目地以为签不签书面合同没有什么大用,结果问题就出在了这里,没有书面协议,也就意味这没有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我们想打官司索要费用都不可能。”回忆第一次生意,魏思远仍感觉有苦说不出。
“可以说,这个经销商给我们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有了这一深刻的教训,魏思远对经商有了初步认识。如今,魏思远公司里无论是内部还是对外事务一律没有口头协议,所有定下来的东西必须落在纸面上。“我们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吧。”
虽然第一单遭遇不良商人,不过魏思远没有气馁,经过不懈努力,他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出师不利半年即“夭折”
像魏思远、戚泉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成功者有之,不过失败者也不在少数。
王磊两年前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那时正流行一种“杀人游戏”(推理游戏),他当时以为自己看到了商机,便不顾家人的反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办起了游戏馆,主要面向的是在校学生,但没坚持到半年,就不得不放弃,宣告失败。他自己总结说:当初想的有点天真,以为靠近学校就会有固定的消费群体,但事与愿违,认可这个游戏的人少,而且因为租金等原因,最后不得不放弃。像王磊这样的情况就是没有正确评估市场,盲目投资造成的结果。
创业者王宇飞也是出师不利,去年他和搭档没有经过市场考察,更没有向谁请教创业经验,就向家人借资金开办了一家网络公司,当时他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是学网络技术的,手里有资本,一切都会没问题。可开业不久,问题就出现了,房屋租金高,公司业务不符合客户要求。开办三个月,从家人处借的钱就花光了,由于没有客户,公司无法维持。“当时我们也太笨了,出了问题不知道请教别人,就天天傻傻地坐在公司‘等死’。”半年后,王宇飞关掉了公司,结束了第一次创业。
创业让他们走向成熟
无论初次创业成功与否,大学生们表示,创业经历让他们走向成熟。
戚泉表示,创业至今,他感觉自己成熟多了。过去待人接物很毛躁,现在很谨慎。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毕竟好有十几号人需要养活呢。“我会花几年的时间办这个公司,但会有一个目标,如果达不到就说明失败了。我并不认为这间公司能让我赚很多钱,但至少通过办这个公司入了行,这是以后再投资再创业的基础。”
谈起创业的失败,王宇飞认为,最大的因素就是他过于自信,经验少,没有很好地给公司定位。
目前,王磊和王宇飞又确定了自己的创业目标。这次不同的是,他们对创业的选项更为慎重,现市场调研工作已经步入尾声,重新策划的公司发展方向和定位,也已通过一些行家的认可。据二人透露,他们准备在今年年底开张营业。
采访中,大学生老板们一致认为,创业不单纯靠技术,还要了解市场、懂得公司内部管理。当初创业时,他们都走过弯路,而这段或长或短的弯路让他们连续几个月没有业务,最困难时,连吃饭都要向家里要钱。尝试失败苦头后,他们拓宽了自己的思路,报名参加业务培训、做市场调查,还向成功或失败的“前辈”请教。这样,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了解了如何真正有效作好公司的经营管理。
创业“瓶颈”待突破
哈市商业大学金融系学生谢国强希望毕业后能创办一家网络公司。他很想借助一些优惠政策来降低创业成本,可是学校从来不宣传这些政策,就算知道了也不清楚如何去办理。众多扶持创业的利好政策与那些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们并没有完全“接轨”。
“跑各种手续是最麻烦的,各个部门都知道一些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案可以参考,所以基本都是按照正规的程序办理的。工商、税务、卫生等手续要办下来,至少两三个月。”走上自主创业路的大学生们深有感触。
记者调查发现,不管是创业成功还是即将创业的大学生,谈到所面临的困难时,提及最多的就是如何寻找合适的创业伙伴,此外还包括社会经验不足、性格冲动、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出现问题想不到办法解决等。
哈市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哈市大学毕业生都有十几万,在工商部门注册成为个体户的仅有百余人,随着近年相关部门不断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前来登记注册的大学生日渐增多,但自我要求起点高,也阻碍了大学生创业。该负责人建议,哈市私营企业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其中大部分都是个体户日渐壮大的,大学生创业可以先小后大。
专家指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问题是大学的学习生活离现实社会太远,而大学生的期望值又普遍很高。而另一个原因是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创业意识不强。扶上马还需送一程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由莉颖认为,扶助创业大学生,政府有关部门并非“办了证、贷了款、免了税”就服务到位了,还应扶上马、送一程,在后续资金、销售推广和企业管理上给予帮助。
“边当水手,边学做船长。”由莉颖说,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可能会遇到资金、经验不足等问题。有志创业者不要急于“开张“,毕业后可以先就业,为今后“当老板”积累更多经验和人脉。目前不少大学生的创业模式还停留在“技术+资金”上,忽略了对待人接物、市场分析、风险预判等“软件类”素质的培育。例如某校创业指导中心举办财务知识讲座,应者寥寥,不少人的缺席理由竟是“出钱雇个专业财务不就行了”。可是若连账本都看不懂,怎能做好企业创业者?有志创业的学生,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如果大学生创业基金及学校相关创业指导还不足以弥补自己的创业劣势,则不妨考虑“曲线创业”。
此外,由莉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为学生提供“曲线创业支持套餐”,如学生可在毕业时签订意向书,三到五年内创业仍可享受在资金、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一定优惠,最终达到学生、企业、社会的“三赢”。
记者手记:
敢于创业就是收获
与大学生老板们接触的过程中,记者深刻体会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虽然这条道路布满荆棘,难以一帆风顺,然而,古罗马的斗兽场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勇士是凭借单纯的蛮力在战场上存活下来,那些胜利的勇士在一次次斗争中不断地获取经验,他们的勇气一次次地被磨练,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勇于尝试。王宇飞和王磊目前的状况,也代表了创业大学生们步入社会以来遇到的最大坎坷。坚持下去,也许还会失败,但选择放弃,就等于提前宣告失败。不论作何选择,创业经历都将会成为他们人生一笔珍贵的财富,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