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涌在一家著名的投资银行工作。然而有一天,她说要自己创业。
原来,她到美国开会时,在那里她第一次看到了手工制作毛绒玩具的店,觉得十分新颖。她想,毛绒玩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牙医诊室或是汽车里都放有毛绒玩具,它们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伴侣。而像唛蒂熊这样的手工毛绒玩具店,是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模式。当选择了一个玩具,给她装上“心”,取了名,你就赋予了她生命和情感。它不仅是孩子的最爱,也是朋友、情侣间独一无二的礼品。而且,当场填充棉花还可以让家长完全放心,给小动物穿衣等步骤又能培养孩子的审美与色彩搭配能力。
尽管没什么商业经验,但强烈的兴趣使她义无反顾地成立公司,并争取到了唛蒂熊在中国的代理权。可做起来之后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她哪里想到,这个小小的玩具店牵涉到从采购到设计、从生产到销售、从店面管理到品牌营销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首先是找店面。那时,她坐着公共汽车满大街找店面。有一天,她坐车路过中国科技馆,正逢暑期,广场里全都是孩子在玩耍。“这该是个不错的地方!”她想。可科技馆根本不对外出租店面。汪涌软磨硬泡,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最后科技馆答应给她辟出一块空间,但不允许装修,连一颗钉子也不能钉。
总算有了理想的店面,汪涌随后着手开店准备。她算了算,一种玩具最少生产500件的成本就是1万元,30种玩具加上100款服装是多少;如果不让产品成为三无产品,主标、吊牌、包装各生产1万个又要多少;再加上设备、店面、管理费用……因此,为了用十分有限的资金完成项目启动,汪涌在所有的支出项目上都几近吝啬。去工厂考察,她住在工人的宿舍里;购买机器设备,她请教老教授后,自己从五金商店购买零件再想办法组装;为了省下送货费,她跑到五环外自己提货;为了少雇一个员工,她包揽操作机器等所有体力劳动。一套充棉机设备要4万块钱,她这样的小店根本用不起。所以开业时,她就拿了一块大板子,上面堆满了小山一样的棉花,用手工往毛绒玩具里面塞棉花。
因为没有相关经验,没有行业知识,没有市场渠道,没有足够的资源,没有专业分工的团队,汪涌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打拼。其中,最让她挠头的就是服装。作为手工制作玩具的一个重要部分,毛绒玩具少不了要配衣服,可没有量,根本就没有厂家肯生产。她先在北京周边找,后来又到天津、河北、上海、义乌,找了一圈后发现还得去广东,那里的东西最全,主料、辅料、配件、附加服务等都齐全,规模大,生产成本低。而且一些大厂的老工人自己在外面开有小厂,他们接小订单,但要客户自己买料。汪涌就自己跑料,自己找样子,自己设计,以一当十。
给玩具注入生命“手工玩具吧”快速起步
2004年,在中国科技馆B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汪涌的手工毛绒玩具店终于开业了。经营模式是以半成品的方式展现在孩子眼前,顾客挑选她们喜欢的玩具后,将体验整个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