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直在长城毛纺厂做档车工的李英祥下岗了。下岗给她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突如其来的,从按时上下班,到无班可上,李英祥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不在家里闲着,她开始开出租车的生活,一干就是七年。
开出租车每个月能有两三千的收入,这在当时也算是高收入的行业,但这是个辛苦活。“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得出门,中午在外面等活,晚上一忙就忙到八九点。”回忆起那段日子,李英祥的家人颇有感慨,“辛苦也是其次的,最让人担心的还是这个行业的风险性。那几年,接连几个出租车司机出了事。全家都觉得,不能再这样干下去了。”
这个时候,创业的想法在李英祥的脑海里慢慢萌芽。她开始更加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希望找到一条可以突围的创业之路。
2005年11月20日,李英祥的朋友乔迁之喜,热心的她兴冲冲地去给朋友暖房。一进门,李英祥就觉得浑身难受,装修后油漆和胶的气味让她坐立不安,只好在中途借故回家了。
李英祥隐约感觉到,朋友家装修出现的这个问题很普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于环保、健康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环保装修是大势所趋,自己为什么不从这里找个项目开始创业呢?
通过一段时间上网查资料,李英祥看中了“纳米秸秆门”。和家人商量取得信任之后,李英祥一个人去学习做门的技术。在北京的半个月时间里,她认真听、仔细记,在操作间一步步跟着师傅练习。配料、模具制作、材料加工都一一动手实践,直到亲手做出三四个成品门,才放心回家。
2006年6月18日,两串鞭炮在门前欢腾跳跃,盛华东大街山上的厂房门前,李英祥踌躇满志。虽然只有5个工人,尽管只是5间民房,初次创业的她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
经过两个月的生产,第一批“纳米秸秆门”上市了。
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生力军”没有像李英祥最初的设想一样在市场引起广泛关注,刚一投入市场,就坐上了“冷板凳”,成了乏人问津的产品。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产品迟迟得不到市场认可,工人们熬不住了。担心老板给不起工资,任凭李英祥耐心劝导,5个工人还是先后找理由离开了。
初次创业的失败带给李胜英的不仅是经济损失,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创业之初租场地、上设备、培训工人,她投入了大量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