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鄢立朝,让人敬佩的不单单是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那乐观向上的态度。想当初,已届不惑之年的他辞职南下打工,其间所受的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可鄢立朝不但熬过来了,还“熬”出了一家医药贸易公司,提起那往昔的岁月,鄢立朝感慨万千。
“黑人”梦想,痛快吃顿米饭
鄢立朝的父亲抗美援朝回国后,到信阳市新县公安局工作。在鄢立朝出生的同年,为响应党的号召,母亲带着他一起下放农村,回到大别山深处的新县周河乡柳铺村。
这一待就是十二年。
在鄢立朝的记忆里,家境的困难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1973年时,鄢立朝的母亲再也无法忍受那种艰苦条件,带着鄢立朝兄妹,来到了鄢立朝父亲的工作单位。原本以为一家人在一起会好一些,但命运更加悲惨,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鄢立朝兄妹成了既不是城镇户口又不是农业户口的“黑人”。上初中时,鄢立朝作为家中老大,必须分担家庭重担,每天放学后回家要砍柴,星期天还要做工,小小年纪的他天天忙得团团转。
少年时代是最爱做梦的时代,鄢立朝也不例外,当时他才十六岁,因家庭困难,不容许鄢立朝复习参加高考。因为不是城镇户口,也不能去上山下乡当知青,当时摆在鄢立朝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回到老家农村务农。在老家务农的鄢立朝不但干过农活,还种过茶叶、烧过木碳、当过脚夫,辛苦了一年,鄢立朝挣了400斤大米和100元钱,过年回家时,父母和弟弟妹妹都很高兴。而鄢立朝自己更是兴奋,因为他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1979年底,随着中央各项政策的落实,鄢立朝可以恢复城镇户口了。可命运对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因为查错了年龄,鄢立朝因超龄不能落实,尽管这件事最后澄清更正了,但也让鄢立朝着实痛苦了好一阵。
因不是下乡回城知青,更未经过大学深造,1990年鄢立朝便以待业青年的身份被安排在榨油厂当工人。尽管是有工作了,但待业青年的待遇还不如现在的临时工。难道自己就这样度过一生吗?鄢立朝不甘心,他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经过思考后决定参加高考。
1986年,鄢立朝用一个月时间复习文化课,终于以五门课程416分的成绩被许昌粮食干部学校录取。但按规定单位不可能报销上学的费用,而待业青年收入微薄,加上平时还要分担家庭负担,鄢立朝根本没有钱自费上学。无奈之下,为改变命运,鄢立朝决定借钱上学。而在学校里,他也是唯一的一个勤工俭学、在校期间就做生意的学生。1988年,完成学业的鄢立朝回新县,被解决了全民工待遇。
为还债务,四十岁南下广州打工
1995年,鄢立朝被调入新县民政局工作,虽然是端着铁饭碗,可鄢立朝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加之当时爱人下岗,维持家庭生活只能靠鄢立朝那几百元的工资,归还银行贷款的困难可想而知。那时的鄢立朝天天发愁:何时才能把债务全部还掉?
无奈之下,鄢立朝决定南下广东打工,那年,他已四十周岁!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鄢立朝带着借来的一千无钱,于2000年7月登上了南下广州的列车。广州是个美丽的城市,但这个美丽的城市却没有向鄢立朝绽开笑颜,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在广州找工作的艰难可想而知。更不幸的是到达的第三天,鄢立朝被抢了,被抢后找遍全身,只剩200元钱。他就靠这点钱往返于深圳与广州之间,有招聘的地方一个也不放过。因手中没钱,他曾经三天只花了5元钱,至于晚上住宿,鄢立朝以天当房、地当床,有时候夜里偷睡在公园里的长凳上,还提心吊胆的,怕被保安看见驱赶。
最初的时候,鄢立朝想找一个财务或者会计职位,但因职称太低年龄又偏大,根本没有单位愿意聘用他。没办法,鄢立朝只有改变方向:只要有事做,不问任何职业,他都愿意去。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0年8月,一家医药公司聘用他做市场销售。其实,公司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聘用他,因为在鄢立朝之前,公司从来没有聘用过这么大年龄的业务员。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对于鄢立朝来说是一根救命稻草。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拼命努力,鄢立朝创造了该公司多项第一:一个月完成销售额80万元,一个月拓展开海南市场,第一个打开广州市场,等等。通过一年的勤奋和付出,鄢立朝收入结余了2万余元。同时,在这一年中,鄢立朝还时刻留心学习公司管理、市场开拓、网络建立、产品代理、产品招投标等各项信息,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各种准备。
创业成功,态度决定一切
鄢立朝是一个不甘寂寞,也可以说是不甘平庸的人,他一直都想有一个美好的的未来,并且为此痴心不改。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2002年初,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鄢立朝辞掉做业务员的工作,决定自己单干。
为公司跑业务,有现成的平台,到真正自己干时,鄢立朝却是一片茫然,“真是事未经历不知难”。但是这时的鄢立朝已经没有退路,为了打开局面,他要求自己每天早六点起床,走街串户去遍方客户,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终于打开了公司的局面。人们的口语中总说的“舍得”也适用于做企业,有“舍”才有“得”,舍得投入会得到倍数的回报。就这样,到2003年时他已经建立了一片自己的网络,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在2004年初,鄢立朝创办了自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