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出生在山东省一个贫困乡村,由于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就孤身一人到威海打工,每月100块钱的收入让他颇有满足感。
有一天,徐飞去给工地送饭,结识了在路边摆摊的老鞋匠。令徐飞吃惊的是,老人修的是普普通通的鞋,住的却是旅馆,年收入竟是自己的10多倍,看似不起眼的小买卖竟然这么挣钱。此后徐飞一有空,就到摊上同老鞋匠唠家常,久而久之,他学会了修鞋的一些基本套路。徐飞想去摆摊修鞋,但按照当地农村的习俗,结婚前是不能摆摊做买卖的,否则连媳妇都娶不上。1991年,徐飞回家成亲后,又来到威海,开始自己创业。
第一天就给他泼了盆冷水:在市里只挣到了4块钱。“那时我就想谁能花100块钱把我的工具买下,我就会对他感激不尽。”
尽管有放弃的想法,但也不能说不干就不干。第二天,他想到大学生对修鞋的需求一定很大,便来到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去的第一天挣了31元,第二天28元,第三天25元,第四天一上午竟然没挣钱,这让他意识到山大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在山大的这段经历也让他重拾自信。“市场是有的就是没找对地方”,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技术不过关,“我当时连抽钢板(女士鞋里的鞋筋)都不会”。
要想留住顾客,技术必须过硬。这时,徐飞把摊位又搬到了市区,徐飞采用的办法是自学和“偷师”。除经常看别人如何修鞋外,他还经常把自己的鞋底弄掉,然后换底,再补皮。之后他又去广州考察当地修鞋店的经营范围和市场前景,购买了修鞋设备,自己研究琢磨,尝试着给皮鞋“美容”,单色、双色、珠光色、豹皮花纹……慢慢地,一双旧得只能扔掉的鞋子,到徐飞的手里,可以将其改成任何颜色,修整得光亮如新。这时,到他的鞋摊要求给皮鞋美容的顾客越来越多,徐飞更加忙碌,有时要熬到半夜才能做完手上的活。
开连锁店
生意的红火,名气的扩大,让徐飞看到了希望。
2002年,他终于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用3万元启动资金在市区开设了威海市第一家修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