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有关创业成功率的数据让人吃惊。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友君日前向全国人大代表汇报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全世界为20%,在中国成功率为10%,在广东只有1%。
当然,很少有人一次创业就能成功。但撒下100粒花籽却只能收获一朵花,无论如何也让人高兴不起来。过高的失败比率,肯定会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这说明,要么是“种子”出了问题,要么是“种植”方式不对,要么是当前“气候”不佳。
就大学生创业来说,政策的扶持是比较到位的,创业的氛围也存在,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并不怀疑大学生的资质,“自古英雄出少年”,当下的大学生无论是思维的敏捷,还是视野的开阔,都远远超过上一代人。然而,创业不是做学问,不是坐而论道,它需要经验,需要较好的协调能力,需要较强的团队意识,而在这些方面,大学生的差距也是较为明显的。
这一瓶颈的打破,应该是通过创业教育来完成。遗憾的是,当前的创业教育虽然有,但远远不够;而且针对性不强,指导性不够,实际功效有限。全国人大代表孔令人就指出,“没有创业经验的人从事创业教育,把书本里搬来的东西教给学生;或者照搬国外的成功案例,‘拿来主义’是否对广东有用?”
确实,在当前的创业培训中,有些人言必称西方,说必是微软。当然,西方的创业成功率比我们高,而且青年才俊备出,值得学习;当然,微软的成功让人羡慕,盖茨的经验值得借鉴。可是,西方离我们太远,环境差异太大;盖茨让人仰视,却鲜有人能及。对于更多的大学生来说,他需要寻找身边的典型,哪怕这个典型是卖馄饨的;他需要具体的指导,包括如何与各种部门打交道。可是,这一切在我们的创业教育中很难找到。
现在农村的发展提倡用“双带型的干部”,即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大学生也需要有双带型的培训老师,不仅会说更要会做。光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不行,还得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现实可行的指导。现在的学校,要么缺少这方面的老师,要么请来几个企业家“指点迷津”,远离学生的实际需求,难免放“高射炮”。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值得细琢磨。在调动大学生创业激情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创业教育。否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