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真功夫准备走出家族治理的窠臼实行股权社会化之时,一出花边新闻式的闹剧捅破了公司内部的暗战,真功夫似乎走到了那些昙花一现的家族式企业曾经历过的历史节点上。蔡达标能带领真功夫扛过家族式企业转型的“阵痛”,最终完成转身吗?
本刊记者 苗野
十五年前,一则以李小龙作为形象代言人,高调主张“营养还是蒸的好”的广告,让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一个“蒸”字让真功夫家喻户晓。
十五年后,又是一个“争”字再次将真功夫拉进了人们的视线。然而,此“争”非彼“蒸”。
情债牵出情仇
真功夫此次“内战”的表面化颇具戏剧性。
2009年3月底,贵州籍女子胡某在广州街头召开新闻发布会,自称是真功夫现任总裁蔡达标的“二奶”,与其相处十一年且生下儿子雄仔。两人于2006年分手,现以他们9岁儿子的名义向蔡达标索要5000万元的抚养费。
进入4月,当人们还没来得及对这出哗众取宠的“二奶闹剧”仔细观摩时,蔡达标前妻潘敏峰又走上前台,曝出了自己十四年来与蔡达标之间的恩怨情仇,甚至宣称在“二奶”之后还有“三奶”,状告蔡达标重婚,誓言要夺回真功夫25%股权。之后便掀起了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争夺真功夫股权的激战。
用“清贫时举案齐眉,富贵后反目成仇”来形容真功夫的这场豪门恩怨再贴切不过了。2009年8月11日,潘敏峰和窦效嫘闯入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真功夫总部财务办公室,强行抢走公司重要财务资料,与员工产生肢体冲突。公司立即报警。目前,财务资料仍未归还。同日,潘宇海又带人,未事先通知董事会便要求管理层为他安排办公场地,且要求每名员工逐一介绍身份。公司总部办公室陷入混乱。
8月12日,潘宇海的哥哥潘国良手持一份委任书,带着十多名穿着白色衬衫、黑色西裤、皮鞋,留着小平头的年轻男子来到真功夫总部办公,被拒门外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至此,蔡达标和潘宇海两大股东之间混杂了感情纠纷和公司管理权争夺的各种矛盾彻底公开化,真功夫由蔡达标的“色债门”、“二奶门”上升为公司内讧。
8月13日,潘敏峰和窦效嫘再度露脸,带领十多人冲进真功夫总部办公室。潘敏峰以公司董事之一的身份爆料称,蔡达标大权独揽,自己的弟弟、真功夫另一大股东潘宇海被“架空”。斗争日趋“白热化”。
沉默了数天之后,8月18日,真功夫董事会作出决议,谴责个别股东、董事、监事损害、破坏公司的行为,要求蔡、潘二人自行解决有关分歧。真功夫真的“斗翻了”。
据悉,由于当事双方至今仍针锋相对,蔡、潘二人的持股比例又旗鼓相当,僵局短期内仍无法打破。但《中国财富》记者从真功夫总部得到的消息称,目前真功夫办公秩序一切正常,总部员工没有受到其他影响。
凌雁管理咨询创始人、首席咨询师林岳接受《中国财富》记者采访时说,过于均分的股权结构为真功夫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同时体现了真功夫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真功夫现在要做的就是所有的股东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判,寻求解决的方案。谁都想做真功夫的老大,但关键要看谁的方向性更适合真功夫的发展,然后由董事会共同投票,决定谁去谁留。
股东关系悄然生变
从最初东莞107国道旁的一家小快餐店,到如今拥有323家连锁店的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用了十五年的时间。
1994年4月14日,刚刚二十出头的蔡达标和潘宇海各自凑了4万元钱,于东莞107国道旁开了一家名为“168蒸品快餐店”的小店。当时,三人分工明确:蔡达标主外,负责公司总体策划推介;潘宇海主内,全权负责生产和品质管理;潘敏峰则负责收银工作。主营蒸饭、蒸汤和甜品的“168”很受国道上司机们的青睐,很快就声名大噪。同年11月份,“168”第二家分店开业。
1997年,真功夫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研发“电脑程控蒸汽柜”,巧妙运用蒸汽实现了烹饪过程的同压、同温,同时攻克了标准化难关,实现了“千份快餐同一口味”。旋即全面进军城区市场,“168”改名为“双种子”蒸品餐厅。名字创意源于“种子生命力非常顽强”,寓意“种子萌芽,携手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同年11月16日,第一家“双种子”蒸品餐厅落户东莞虎门镇文化宫,第一家完全“标准化”的中式快餐品牌由此诞生。之后,“双种子”开始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双种子管理学院,开创了中式快餐自设训练学校的先例。
1999年,“双种子”走出东莞,进入广州、深圳。随着公司越做越大,品牌的打造和管理成为蔡达标的新课题。后来蔡达标请来知名营销专家叶茂中,且根据叶茂中的建议,再一次改名,由“双种子”更名为“真功夫”,把“蒸的营养专家”作为“真功夫”的品牌核心价值。经过叶茂中营销机构的包装策划,一个名为“真功夫”的快餐品牌于2004年正式诞生,致力打造一个全球性华人餐饮连锁品牌。
到了2006年,蔡达标与潘宇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生意伙伴发展成郎舅关系,最后又重归生意伙伴。这一年,蔡达标和潘敏峰正式办理离婚。按创业时的出资比例,蔡达标和潘宇海各自持有真功夫50%的股权,潘敏峰则享有蔡达标所持股权的一半,即25%。但双方签署的离婚协议书上,潘敏峰用自己所持真功夫25%的股权交换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或许从那时起,就为今日的争夺埋下了隐患。
2007年底,独立的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引入了来自香港今日资本和中山市联动创业投资两家风投合计3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两家机构各占有真功夫3%的股份。至此,蔡、潘二人各自所持的股份由50%降到了47%,依然保持均衡对立。这便是日后双方争执不下的另一导火索。
2008年12月22日,真功夫宣布其米饭年度销量已突破5000万份,创下行业历史新高。总裁蔡达标当天确认,真功夫分店数必须达到800~1000家才会选择上市融资。那么,真功夫的掌控者蔡达标有没有冷静地考虑过,如何让一个握有公司47%股权的股东退出公司?今日的大动干戈便是最好的答案。
合效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韩亮告诉《中国财富》记者,真功夫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它现在要做的应该是适当地控速。一个企业在高速发展之后,必然产生内部隐患。高速发展期,因为发展速度给公司带来的收益超过了它的负面作用可能对公司造成的伤害,企业是看不到内部隐患的。而事实上,越是公司高速发展期越是需要主动减速,以便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业务模式等进行梳理,排除内部隐患,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再进入高速发展期。
哈大师反成导火线
到2009年公开翻脸,蔡、潘二人的“暗战”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早从2007年年底开始,公司里的人只要看见两人见面,不出5分钟就会面红耳赤。2008年初,潘宇海向董事会提出一直亟待展开的多品牌战略,创建哈大师牛肉面。董事会最终答应了潘宇海的提议,决定注资5000万元,支持潘宇海创建真功夫全资子公司。蔡达标当时觉得,潘宇海的提议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潘宇海如果有属于自己的公司,两人在真功夫战略方面的争吵就会少很多,从而避免影响公司的执行力。
可惜这样的情况仅仅持续了一年。蔡达标原本答应对哈大师牛肉面注资5000万元,迫于现金压力,先期到账1600万元。哈大师牛肉面在经营一年之后,情况并不理想,资金所剩无几。于是潘宇海在2009年初找到蔡达标,希望公司能将剩下的3400万元马上注入。按照预先的规划,真功夫2009年的战略重点是继续扩张门店。因为蔡达标从来不做加盟店,所以公司的现金流变得非常紧张。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蔡达标只能告知潘宇海,哈大师牛肉面的发展计划要缓一缓。陷入经营尴尬状态的潘宇海,此时做了一件让蔡达标极为恼火的“报复举动”。
2009年年初,蔡达标向银行申请到一笔1亿元的无抵押贷款,潘宇海得知消息后向银行声称:“两大股东有矛盾,贷款有风险。”虽然后经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的联合担保,蔡达标最终还是申请到了贷款,但是蔡达标完全没有想到潘宇海会以牺牲公司利益的形式来报复他。此后二人便彻底翻脸。潘宇海对蔡剩下的只有恨,而蔡达标似乎早就料到了潘会在真功夫上市前夕大闹一场,选择了用沉默来代替回答。
但暴风雨到底还是来了。
不过,9月中旬,真功夫总部以财务副总裁洪人刚的名义给《中国财富》记者发来邮件称,迅速的膨胀使真功夫再度走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此次转型已不再是产品、品牌包装的初级阶段,而是内部管控体系的升级。目前,真功夫已转向职业董事会治理的模式。真功夫必须完成从家族式企业蜕变为现代化治理结构的企业的转型,打造一个现代化治理结构的企业。这并不仅仅是为不远的上市之路做铺垫,而是为其国际化、“百年老店”征途埋下伏笔。
走到历史节点
然而,要完成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化治理结构的企业转型绝非易事。
几年前风靡全国的“傻子瓜子”因为兄弟之间的商标权之争而最终走上了末路。“三株口服液”因为父子之间的分歧而早年夭折。爱多VCD 的突然猝死,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的两个大股东股份均等,一个控制了企业,而另外一个基本无法参与经营,终于有一天,被排挤的一方愤怒了,悍然发动“内战”,企业的命运于是犹如抛物线一般迅速落下。这些曾经绚烂一时的企业,无一不是家族式企业。
而今,真功夫又走到了它们当年所处的节点上。真功夫能顺利突破瓶颈,实现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