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咋一听起来就有点不怀好意的感觉在里头。明明是吃饭,偏偏要“设局”。看来,发明这个词汇的人真是太有才了。而再仔细琢磨,“饭局”二字与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欲擒姑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偷梁换柱、假痴不癫、反客为主、美人计、苦肉计等等好像都有点不谋而合的味道……
早些年,平凉人把请客吃饭或者吃请不叫饭局,多半称呼“口子”。如某君下班遇到熟人,俩人打哈哈,张三说:你弄啥去甲?李四笑答:有朋友叫着呢!张三便明白过来:哦,有口子呢!这里所说的“口子”,就是指饭局。而“口子”一词,多少有点当运气和钻空子、偶遇的意思表示。现如今,平凉人赶时髦,也不大再说有“口子”之类的话了,而是称为饭局了。因为饭局听起来比口子显得雅致,显得有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权谋与机变,隐藏了兵法与计谋在里面,透着一份得意和自夸。于是,所谓的饭局文化也跟着应运而生。
要说饭局,往回倒退几年,那可是“有身份的人”才能享有的专利,一般普通老百姓一年到头也碰不上几趟饭局。不过,现在的平凉人,不管官、农、商、学、兵,可谓是处处有饭局,天天赶饭局。尽管饭局有大有小,饭桌上的菜肴有多有少,有贵有贱。然大多数平凉人对于饭局已不是那么看重,那么计较了。这一点,从平凉城里饭店、餐馆生意火爆程度就可以看出端倪。
只要你在这个社会上混搭,只要你还有三亲六故,三朋四友,就免不了有饭局。不论你是公交、私交还是公私兼交,或是什么因为谝得来而偶交,都是交必设饭局,似乎不设饭局就不够意思。老同学聚会,重温旧梦没有个饭局就不能回忆起过去美好的时光。给孩子转个学,要办两个饭局还上人情。孩子考上大学,要办饭局以表庆贺。有亲人住院,要办饭局犒劳医生“下刀有方”。到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尻子还没坐热,主人就张罗着饭局,取回来的经也多半是:那某某人的拳挣得很,某某人的酒量好得很,某某人喝酒耍赖拿矿泉水当白酒喝呢……座谈会上,大家是坐而不谈或者假谈,专等到了饭桌上才边吃边喝边真正地开谈。至于这谈的内容是否和原定计划有无关联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在吃吃喝喝,拉拉呱呱中培养了感情,加深了友情,甚至是滋生了感情,不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嘛!于是有人慨叹说,饭局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饭局已经超越了饭局本身的小伎俩,成为你是否成功或者出人头地、八面玲珑的“必杀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