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他还是一个穷困乡村的小木匠,而如今,已经成为闻名世界的保龄球大亨,并有三个大型保龄球设备生产基地,他就是何帮喜,以下是何帮喜从穷困小木匠到亚洲保龄球王的创业故事。
何帮喜1963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县十里墩乡的一个小山村,初中还未毕业,就被迫辍学在家。务了几年农,何帮喜感觉没有一门手艺不行,此时,18岁的何帮喜遇到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师傅季明成,从此他从季师傅那里不仅学到做木匠活的手艺,还学会怎样做一个真诚、善良、勤奋的人。
闯北京发现“新鲜玩意儿”
1988年,25岁的何帮喜背着一把锯子,带着120块钱,领着15岁的小弟登上了北去的列车。但闯京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然而凭着自己的技术与真诚,何帮喜在北京不仅求得了谋生的机会,还获得了发展机遇。1990年的一天,何帮喜带人到北京丽都饭店安装台球桌。旁边的一间房子里同时正在安装的一种“新鲜玩意儿”引起了他的好奇,这就是当时国内还很稀罕的保龄球。何帮喜了解到,我国每年从国外购买保龄球设备要花掉60亿元。“中国人为什么不能造自己的保龄球设备呢?”何帮喜有点想不通。
何帮喜觉得这种洋玩意比台球的运动量大,肯定会在市场上火爆起来。基于这种判断,他开始了自己的新梦想。1995年,何帮喜接手北京市大兴区一家倒闭的席梦思床垫厂,资金很快积累到上千万,有了这笔钱,1996年,何帮喜的希玛保龄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终于宣告成立。
凭市场嗅觉抓住市场先机
制造保龄设备对技术要求很高,国外保龄企业绝对不会提供技术。一批美国同行在结束对希玛公司的考察后嘲笑说,中国人要生产保龄球,“5年内出不了产品,10年上不了市场”。这极大地刺激了何帮喜,他从全国各地招募了20多名退休工程师,同时花50万元从国外买来两套保龄设备和相关书籍,让工程师们对照实物潜心研究技术。
攻关小组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不懈地努力,9个月后,中国第一台保龄球设备终于在希玛公司诞生,第一批希玛保龄设备开始以比进口设备低一半的价格销往全国。事实证明何帮喜有着惊人的市场嗅觉,近十多年时间,国际国内保龄球市场消费热浪不断。希玛公司生产的设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特别是1997年前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几年来,希玛集团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获得英国皇家质量体系和美国保龄球协会的认证,其中后者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保龄设备认证机构。
打造中国人的世界品牌
1998年的5月,国际保龄球大赛首次在南京举行。中国有关方面对赛事非常重视,各项准备工作如期展开。可在距大赛开幕仅6天时间时,美国人不干了。
“美国人不干,中国人干!”何帮喜挺身而出。何帮喜“救急”赞助中国国际保龄球大赛的“义举”,成就了希玛公司。希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陡然上升。继南京大赛之后的几年间,希玛又连续赞助了在新加坡、韩国、俄罗斯举行的国际保龄球大赛,2005年在保龄球设备制造业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