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县城的一个机关单位工作,1997年弃政从商,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2亿资产的商界精英,他就是小笠原铸造公司董事长赵书龙,以下是赵书龙弃政从商的创业故事。
弃政从商创大业
晋东南卫校毕业的赵书龙,早年被分配到阳城县机关工作,一干14年。1997年,他筹措10万元资金,下海创建了阳城县融恒商贸有限公司,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从政界走向商界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虽然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商海之险恶仍然让他充分品尝到了艰辛。在搞矿石换生铁的贸易中,他曾独自一人到矿区寻找优质矿石,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内蒙、安徽、东北等地区,有时候一次进山七八天出不了山,经常和矿工们睡窝棚、啃窝头。经过半年的考察,他终于弄清了矿石的分布及成分,购回矿石做成第一单生意。信心满怀的他又筹措到30万元准备大干一场,从甘肃发回了2000吨矿石,从铁厂换得300吨生铁发往南京,但一个月过去却无人问津,有客户说生铁不合格。又两个月过去了,他不但没有销出去一块铁,还赔进去十几万元。赵书龙傻了眼,经过咨询才知道生铁含磷量过高,不适合做精密铸件,但是却适合做汽缸套。赵书龙茅塞顿开,“顺藤摸瓜”将生铁销给了正在急需货源的南京缸套厂。
有了大买主,赵书龙用以货易货的方式轻松做了两年生意,搜集了大量市场信息。他常常琢磨,晋城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优势,为什么长期以来只会挖资源、卖资源,不去将资源就地转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经过分析,他决定在晋城上个生铁深加工项目。而当时全国农用柴油机生产厂家上百家,柴油机缸套用量非常大,市场前景广阔。他找到南京缸套厂供应经理,提出合作办厂的想法,竟然顺利签订了合作协议。
他盘回沁水县的一个停产企业,带着14名员工进驻到当时只有满目荒草的院子。他捡起半根粉笔,在工房的黑板上写下“创业艰难,务求同心,争做英雄,共铸辉煌”十六个字,激励大伙艰苦创业。他们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拆除上百吨废旧设备,建成1座5吨热风化铁炉,安装了28台离心浇注机,一次试产成功。南京缸套集团先后派出28名技术和管理人员,为他们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员工骨干,使产品很快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
借船出海迈大步
2004年,是赵书龙创业的又一转折点。建厂不久的山西晋城小笠原铸造有限公司对晋城市凤巢建设有限公司进行股权转让,但该企业由于资金紧张,收购存在很大困难。看好日本小笠原工业株式会社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品牌的赵书龙,毅然买下了开发区凤巢公司的全部股份,成为小笠原的经营者。
进入小笠原后,面对自动化的设备、全新的生产模式,赵书龙仔细观察、学习、实践,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终于搞清了企业的基本情况,从外行变成了内行。他认识到,资金困难并不是企业的主要问题,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小笠原员工多是农民,为了让他们尽快驾驭现代化设备,他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培训员工,还把几个大中专毕业生送到日本实习,为企业发展网罗人才。
通过与日本客户的合作,他们不仅学到了日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也学习了日本人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一次给客户生产的20吨产品,按照技术标准要求只达到下限,这样的产品可以出厂却存在风险隐患。为保证质量赢得信誉,赵书龙决定全部报废回炉,企业的损失达10多万元。许多人想不通,赵书龙专门召开职工大会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使大家认识到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虽然输的是产品,赢得的却是市场。
多年来,小笠原在与客户的合作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保证按时供货,没有出现一次违约。他们经常采用小批量多批次长途运输供货,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保证了客户生产的需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在良好的信誉下,小笠原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大。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公司董事会决定投资3.5亿元,实施年产9万吨汽车配件项目。昆山富士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得知信息,主动提出合作事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同时带动冶炼、运输、印刷、包装行业发展。如今,赵书龙带领他的团队,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