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秭归县屈原镇北峰村山坡上的一所鸡舍里,数不清的七彩野鸡跑来跑去,一片喧闹。一位身板结实的五尺庄稼汉,讲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正在鸡舍里忙碌,脸上挂满了笑容。他就是24岁的打工返乡青年农民李金海,在外打工后返乡创业,创办了屈原镇第一家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返乡:有舍才会有得
2006年,18岁中专毕业的李金海告别了父母乡亲,踏上了南下广州、珠海打工的道路。在外打工时,他也曾因勤奋好学,业务技能、管理水平过硬,老板十分器重,并当上了车间主任。
但对于年轻的李金海来说,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抵不了回家时的异样心情:家乡人民还守着几亩薄地,辛苦劳作却收入微薄,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也没有挣到多少钱,李金海觉得自己是时候要回到家乡做出一番事业了,尽快想办法让乡亲们富起来,这才是根本的办法。
2010年,他毅然地放弃了可观的工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决定返乡创业。
只有中专文化的他,创业之难不言而喻;但年轻人总是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返乡后,他每天都要关注报纸新闻、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捕捉致富信息。就是这样不放弃地寻找机会,让他从报纸上发现了养殖美国七彩野鸡的前景。瞄准了饲养七彩野鸡这一项目,家庭和亲友也很支持。2010年,他带上5000元启动资金,踏出第一步,开始寻找类似养鸡场实地考察。
创业:拓新路几多苦
在考察期间,为了节省有限的资金,他吃最便宜的菜,住最简单的旅社,哪怕有时一天只啃两个馒头,只要能考察到技术,那也是值得的。最终,他在四川简阳新市镇马鞍村三组找到了一家与家乡条件吻合的养殖场。经过考察,他大胆地购进了500只种鸡苗。
回家后,他就建了自己的鸡舍。通过几个月的养殖,长势特别喜人。但这时,野鸡的销路又成了问题。
为了七彩野鸡卖个好价钱,他专程到屈原镇附近的大小饭店、菜市场、小商贩处打听行情。因野鸡价格高,又不知道是否好卖,大家都不愿收购他的成鸡,为此他也吃了不少闭门羹。
尽管如此,但年轻的他还是凭借着坚韧的毅力,用摩托车拉着野鸡样品,先后到兴山、秭归县城各家饭店往来奔波,把野鸡免费给厨师加工,让饭店客人品尝。直到顾客觉得野鸡肉的确鲜美,味道好,本地的饭店开始预约订购七彩野鸡,销路这才打开。后来,也有秭归县城的一些饭店陆续上门收购。良好的信誉、合理的价格吸引了不少顾客。就在记者采访期间,也有一些远方的顾客上门收购他的野鸡。
做强:用心学好技术
采访中,李金海告诉记者,特种养殖这个行业,不同于企业行政管理,必须靠实实在在的养殖技术。自己文化水平低,只有勤奋苦学才能适应需要。消毒、防疫、卫生、温度控制哪个环节都不能疏忽,稍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在他的家里,记者见到许多养殖方面专业杂志,杂志有些旧了,看起来翻折过很多遍。
李金海说道,除了白天要现场养殖以外,他也在用心学习养殖技术,在县畜牧局参加了养殖培训班。还聘请了华中农业大学技术专家胡明担任顾问,请求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
“掌握了技术等于成功了一大半。”李金海表示,学好了技术才敢扩大养殖。2011年,他通过借贷投资15万元办起了养殖场,由于技术到位,订单也源源不断,目前,他的固定资产已达10多万元,年饲养量1万余只,利润在15万元以上。2012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李金海创办了屈原镇第一家特种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鸡舍2间,温室1间,孵化室2间,拥有饲料自配技术,专业技术人员2名,工人5人,逐步实现了养殖规模化、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养殖。
反哺:带领乡亲致富
李金海说,自己致富后,他并没有忘记当初的想法。他办养殖场,搞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引导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带动他人致富才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一问起李金海,周围居住的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个胆大心慈的年轻人。在自己养殖成功后,又无偿地把七彩野鸡苗投放给群众,帮助引导大家寻求一条适合养殖发展的致富之路。
邻居李先生表示,看到许多慕名而来的乡亲,他都毫无保留地把自身创业经历倾囊而教。有时还会手把手地教,让一些贫困户通过养七彩野鸡告别贫困。就拿本镇的人来说,有的跑起了运输成为七彩野鸡的贩运大户,有的实现了2000只至3000只规模养殖,有的成了技术能手,不少农户还盖起了像样的楼房,全村年饲养量能达2万余只。
据了解,不仅是本镇村民向他取经,他还带动了兴山县、夷陵区及其他周边县市区10余名青年从事七彩山鸡养殖。屈原镇的不少农户上门求教,他除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外,还赠送一些种鸡和种蛋让他们发展。
李金海现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 “鸡司令”,就是这样一位沉得住气的年轻人,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毅然返乡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养出了自己的七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