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省体育队后,张立新的人生轨迹也一直与体育结缘。1991年,在省教育厅主管体育物资的分配;1994年,率先经营健身器材,挖掘人生第一桶金;1998年,领跑湖北塑胶跑道建设...
创业达人:张立新NWV3158创业网
年龄:54岁
职务:武汉市大众体育设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创业感悟:越是大的产业越是泡沫多,在小产业里稳扎稳打,赚的是实在钱。
张立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他挥舞乒乓球拍的照片,这是他几年前参加比赛时所拍。
多年前,张立新曾是湖北省乒乓球队的专业选手,21岁时因伤退出。说起这段经历,张立新的眼中闪过一丝怅然。
退出省队后,张立新的人生轨迹也一直与体育结缘。1991年,在省教育厅主管体育物资的分配;1994年,率先经营健身器材,挖掘人生第一桶金;1998年,领跑湖北塑胶跑道建设。对行业有敏锐的超前意识、大胆抓住机会、团队忠诚高效,是张立新多年经商顺利、无瓶颈的秘诀。
秘诀 1
超前意识,卖健身器材挖到第一桶金
张立新是武汉最早一批下海的体制内的人,1992年他从体制内离开,在深圳做报关员的朋友家里,张立新看到了一沓厚厚的进出口额数据,众多数据中一组健身器材的数字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一亿多美元的健身器材,主要销往沿海一带,内地市场几乎是空白。
“就像早些年的电视机,很喜欢但是没地方买,武汉也有一些人知道跑步机,但是买不到,这肯定是个商机。”
马上,他找到浙江湖州一家专门做出口的健身器材厂,对方表示免费提供样机,接到订单即可发货,每月结一次账。张立新当即带着跑步机回汉组建团队。
1994年6月8日,张立新的健身器材店开业,一直运营平稳,半年赚了20多万元。
一年后,张立新在大东门的一个广场做展销,摆上几台跑步机,厂家派几位年轻漂亮的女孩穿上健身衣开始跑步,加上一些简单的促销。仅半天,就促成了363笔订单,每台净利润1000多元,创下了一天赚30多万的纪录。
多年以后,张立新将位于中南财大阅马场校区门口的创业店转让给朋友。当时的创业店尽管只有100多平米,但这是武汉市第一家室内体育器械专营店。
在张立新独享健身器材的市场蛋糕6年之后,武汉其他想分一杯羹的商家才慢慢开始觉醒,纷纷进入健身器材的销售。2000年之后,青年路一条街成了健身器材的集散地。
然而,行业的无序发展、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使得利润越摊越薄,5年之后,健身器材一条街一夜之间消失。
秘诀 2
大胆抓住机会,果断抽身转型塑胶跑道
庆幸的是,张立新在健身器材销售的巅峰时期及时抽身转型。
1997年9月,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在武汉召开,张立新已不再关注市场几近饱和的跑步机类器械。相反,展会上几家不起眼的塑胶跑道展位,吸引了他。
展会结束,张立新赶紧到沿海跑了一趟,信心更足了。那里的中小学校已开始推广塑胶跑道、运动场,高端的网球、高尔夫、室内攀岩、壁球等项目也开始流行。
同时,张立新研究政策发现,全民健身大纲规定:未来体育场地要无尘化,而当时武汉只有一所大学有一个塑胶跑道。“我觉得机会又来了,而且空间特别大。”他果断从健身器材转往体育场地建设。
1998年,江汉大学沌口校区开始建设,张立新主动上门联系,承包其塑胶跑道项目,最后,大众体育从8家投标公司中脱颖而出。
这是他拿下的第一笔体育场馆建设业务,项目的圆满完成使他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
2006年,第十一届省运会在十堰举行,主办方面向全国招标体育场的建设。“同行都跟我说不要参加投标,对手太强大了,但我相信自己的实力。”
“竞标时,我提出扶持当地人就业,并增加当地税收。同时,又拿出武汉大学的标准跑道成果展示给他们看,”考核阶段,张立新的公司将功夫花在细节上。最后,大众体育这个省内唯一参加投标的公司中标。
目前,大众体育占全省大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份额的80%,企事业单位等其他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从2003年到去年,大众体育每年的营业额都保持稳定在千万以上,去年的利润达600万。
秘诀 3
团队忠诚高效,老总很悠闲
打开大众体育网站首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让大众体育充满爱”的经营理念,这与张立新说的“时刻关爱员工,员工家里有任何事都帮忙‘摆平"相一致。
在公司,有十多位员工是一直跟随张立新的,从健身器材时期就开始一同创业。现在,这些元老级的员工分别在业务拓展、工程管理、财务等核心部门任负责人。
早在2002年左右,这些一同创业的人就全部有房有车。同时,这些员工还持有公司近3%的干股(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去年,这些人平均领到的年终奖达20多万,最多的拿到60多万。
张立新的爱好很多,乒乓球、书法、国画,“我每周至少要花两个半天的时间打球。”
“我的日子相当悠闲啊,”张立新说自己最骄傲的就是自己的团队,“他们每个人在干什么事我非常清楚,运转高效、完全不需要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