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布斯的个人经历来看,这种天才式的人物几乎是没有什么办法复制的,这样一个怪人还如此架鹜不驯,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未做出一些什么大事之前就可能已经被社会所驯服(或者边缘化)。
乔布斯逝世两周年多,关于他的传奇不断地被讨论,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当下的苹果,被外界批评为创新力欠缺,更不用谈什么对行业的颠覆了。
乔布斯平生做了几件颠覆性的事:计算机方面苹果挑战IBM,开创了PC(个人电脑)时代;手机方面苹果挑战了包括诺基亚在内的诸多手机厂商,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另外,苹果几乎是“创造”出了平板电脑这个市场。至于iPod,我个人倒是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传统的音乐产业。乔布斯和美国的视音频巨头们关系很好,iPod并没有颠覆音乐产业,不过,说它打击了固有的MP3播放器行当,大致也是成立的。
一般而言,人的一生,能够对一个行业有一次破坏性创新已经很值得一书了,但乔布斯却有好几次。人们有时候不得不做一个假设:如果乔布斯今天还活着,他会不会再次成功颠覆某个既有的行业规则?这个假设并不是凭空而出的,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从《乔布斯传》这本书中可以一窥他的性格。
虽然有可能会冒犯很多“果粉”,但我依然坚持认为,从很多角度看,乔布斯与希特勒非常像。比如说,他们都有极强的控制欲和权力欲,有很强的设计天赋(你不得不承认纳粹的军服从设计角度而言还是相当不错的),对细节很在意,有时候会表现出喜怒无常的特征。他们也同样有着一种被书中称之为“现实扭曲力场”的奇妙本领:非常善于蛊惑人心。乔布斯很早就有素食的习惯,而且他比同样食素的希特勒更进一步的是,他认为食素可以无需洗澡。我很难想象一个不洗澡的人居然能够在苹果早期的时候成为一个卓越的推销员,说服了很多人和他合作。大概也只能归功于神神秘秘的“现实扭曲力场”了。
乔布斯异于常人—你可以通过看这本书非常直接地感受到这一点,当然,你不看这本书也可以用逻辑来推断出这一点:连续颠覆了数个行业既有游戏规则的人,不可能是常人。我们都看到了乔布斯的成功,但不得不去仔细想想,在他未成功之前,这样一个异于常人的人是如何生活的。要知道,成功人士异于常人,大家会津津乐道,但非成功人士还要异于常人,那就是离经叛道,会遭来很多非议的。
关键是包容,尤其是早期的包容。在乔布斯正式踏入商业江湖时,投资人也好,合作伙伴也好,对他迁就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事,一起赚钱互相妥协很重要。但早期的包容,尤其是他父母以及学校对他的包容,就格外重要。
乔布斯的养父母,很早的时候就承认乔布斯比他们都聪明。乔布斯的养父是一个机械师,养母是一个会计,他们并没有强行要求乔布斯去从事他们的行业,而且对乔布斯摆弄电子设备不以为意反而支持(要知道彼时,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很多家庭并不会承认小辈比长辈聪明,正相反的是,通常会这么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承认后辈比自己还聪明还有见识,老实讲,大多数中国家庭,其实做不到。
乔布斯就读的大学是美国一所极其昂贵的小型私人大学,就《史蒂夫·乔布斯传》所言,是当时最贵的一所。乔布斯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大学,我的看法是乔布斯压根不想读大学,故意挑选一所极其昂贵的,来让父母放弃—事实上,有很多为自己才华骄傲的美国年轻人并不愿意读什么大学。但也有其他看法,有论者就认为这种大学比较自由,因为昂贵,其实就是给富二代读的,他们并不要求获得一个什么具体的求生技能,更偏向务虚一些,也更自由散漫一些。但无论如何,乔布斯的养父母居然节衣缩食,满足了乔布斯的要求。
这所里德大学的包容性也很强,它已经够自由散漫了,乔布斯依然觉得还不够,对自己仍有压抑,他选择了退学,里德不仅接受了他的退学,还允许他住在宿舍里,以及在学校里晃悠,四处去旁听课程。大概这种收费极其高昂的学校也不在乎零星的旁听。乔布斯到处旁听的课程中,有一门对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书法课。乔布斯自己也承认,这门带有艺术性质的课程对他未来在电脑里设计字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至于如果没上过这门课,麦金塔计算机里就不会有那么多漂亮的字体了。
这位生性就有些放荡不羁的人物,遇到了一个很适合他成长的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有意无意地纵容甚至是鼓励他继续放荡不羁。这一点,在我看来,是乔布斯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乔布斯的关键原因。不过,你也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这两者不是充要关系。
从乔布斯的个人经历来看,这种天才式的人物几乎是没有什么办法复制的,这样一个怪人还如此莱鹜不驯,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未做出一些什么大事之前就可能已经被社会所驯服(或者边缘化)。而且,如果希望在这个控制欲极强的怪人手上,扶持起一个同样叛逆的怪人做他的接班人,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苹果未来颠覆性的创新,即便是有的话,也很难从库克手中产生了。
至于中国,虽然有些地方在那里捣鼓折腾复制一百个乔布斯,东方文化,太难孕育出这样的人了。整个环境不具备如此的包容性,又如何希望怪才能脱颖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