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财规划的角度说,正因为剩女在年龄、家庭结构、家庭成长成熟期等各方面和普通人群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她们很容易在下面这些问题上犯错误。为此,剩女们还不能“放松警惕”,务必得仔细分析自身的特点,掌握更好的理财技巧,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自己收获旅程更精彩、财务更安全的人生。
“今年国庆节,妈妈又叫了几个阿姨到家里打牌。看到假期里仍旧不出闺门的我,阿姨们的脸上再次露出惊讶的神情。怎么放假没有和男朋友出去玩么?你难道还没有对象?
我知道她们是这么想的。后来她们也的确是这么问的。
作为一名29岁的大龄女青年,我不能指责她们对我的这种态度。
我的确还没有结婚对象,甚至还没有交往的男朋友,但感情的事情,急是没有用的。我身材相貌都不错,性格也乖巧,在著名的跨国公关公司工作,虽然忙了一点但收入不错啊。我也承认一天天过去,我的年纪已经令我步入了‘剩女’的行列,看到同学们一个个结婚生子,我心里难免有些波澜,但还没有到慌张的程度。顺其自然吧,该来的总会来的;得不到的强求也无用。
我希望婚姻是双方两情相悦的,而不是把自己像麻袋一样扔到某个男人身上,然后任他背着四处走。”
—— “剩女”Lily在其Windows Space上的短文
剩女?
是的。这就是我们此次封面话题的主角。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但是,现在25岁、28岁以上的未婚青年,甚至32岁、35岁仍然未结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其中,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整个社会和家庭给予“大龄未婚女青年”的压力更大,甚至给了她们一个群体性称谓——剩女。
我们发现,除了身边的同学、朋友,也有不少的读者,特别是一些女青年的父母写信给我们,诉说他们(或其女儿)逐步步入剩女行列的困惑,他们不知道在这样一种非典型的生活状态下,是否也要像已经成家立业的人那样规划家庭财务。
哪些人属于剩女?
剩女,是的,这个词听上去并不是那么顺耳,有些人听起来还有些贬低的意味。但我们在此先要声明一点,本刊所称的剩女,只是一个中性色彩的名词,不带有褒奖或贬谪的主观色彩。
那么,到底谁是剩女?
所谓“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关于剩女的定义可能有许多方法。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也是很多读者朋友们希望解疑释惑的,只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分类,那就是生活在城市、大龄(28岁以上)、尚未结婚的职业女性,同时他们不反对婚姻。
换个角度看,我们所描述和研究的剩女并不单单是被动被婚姻选择所剩下的那类女性,观察身边的女单身,我们似乎更容易称她们为“3S女人”:Single(单身)、Seventies(前几年,主要是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单身女性被归入剩女,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1981、82年出生的未婚女性被归入其中,因为这批人的年纪也超过了28岁)、 Stuck(被卡住了),她们感情虽然暂时荒芜,但事业或人生已有所收成。
其实,我们现在常说的剩女,在国外就是叫做“单身女子阶层”,她们中的大部分集中在25~35岁之间,由于年纪和受教育程度,这些女人经济独立、敢于投资,消费压力小而且更关注自身,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不因为经济压力而结婚。
从经济和社会学角度看剩女
我们还看到,这些年,剩女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有学者认为,剩女势力大增,可能跟社会转型、价值取向改变、人口结构和女性地位提高等多重因素有关。
有人认为,剩女越来越多,是因为他们在经济上越来越少地依赖于婚姻和家庭,而开始把婚姻和家庭视为一种责任,如果这样的生活不能带给生活实质性帮助,她们更倾向于自己过。而女权主义的风靡也让社会舆论更支持这种选择,而不是像若干年前那样一味的指责女性的独立。
同时,现在的剩女都有一定职业经验和经济基础,这也意味着,起码剩女们在经济上不是弱势群体,可以独立生活。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男性占据优势的身体条件也不再是维持经济相对优势的保障,相反,生产力过剩和全球服务业的崛起为女性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社会和家长们之所以讨论剩女,是和以前对比而来的。如果在农业社会或者改革开放前,女儿不出嫁对家庭来说会是一种耻辱,或至少是加大了家庭生活压力。而且对于女性而言,也会因为缺乏谋生手段,无法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而受到同胞兄弟的嫌弃——这主要原因是剩女的存在关系到将来家庭财产分配原 则的问题。比如《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哥哥嫂嫂们介意的不是她留在家里吃住,而是回来分老太太家产的态度。此外,这位熟女还顺手抢了年轻的侄女的相亲对象。
而现代剩女,一种是与家人分居两个城市,“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不必受逼婚之苦,乐得逍遥,一种是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之累,大可安心住在父母家。因为社会转型,中国的家庭结构改变了,以前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们消失了,孩子数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由于父母对唯一女儿的关注程度会更高,找个好女婿当然也涉及到日后的养老问题,对女儿配偶的挑选苛刻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剩女们“剩下”的几率。
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今年应该正好30岁,阴差阳错赶上了这轮“单身潮”。从人口结构上来说,中国的男女比例在日渐加大,剩女多就意味着剩男更多,不过是剩女大多集中在城市剩男通常在农村。
而价值观的转变和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也使家族成员认为有女剩在家中虽然是问题,但不再涉及耻辱性问题,而且由于这一群体的扩大,家庭成员会自 动把“剩”的期限调长,比如10年前,25岁以上就被称为人成为大龄女青年,现在这个数字至少向后推了3~5年,现在剩女一般指28~30岁以上的未婚女青年,而且这一指标的推后与当地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有趣的是,现在网络上把25~28岁的小姑娘成为“剩斗士”,28岁以上的女性被成为“必剩客”,虽然有些调侃,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部分人群现实的心理和生活状况。
可以说,现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城市化把人类从体力劳动中释放了出来,依靠头脑生存让两性在社会竞争中的差异性缩小,当女性发现独身的成本和婚姻的成本类似或是更低的时候,她们就可能倾向于选择单身,越来越多的都市适龄人口选择暂时或永久单身,这也造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单身女性比例日益增加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