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多为独生子女,还被视为“草莓族”,即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表层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80后是没有理想,没有责任,不关心国家,只懂吃喝,只懂搞对象,只懂打扮,只贪图享受的一代人,是精神缺钙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内省,缺乏对世界承担责任的一代。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是一些人给予80后的多么不公正的评价,不过,80后的经济压力可能要比其他时代的人压力更大。
在我的网友中,不少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现在遭遇一个难题,就是社会压力在加大,许多看似既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没有什么可以遵循。比如,有个80后的网友给我留言说: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80后遭遇这样的尴尬,其实是每一代都会遭遇特殊难题的定律决定的。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当时难以解决的难题。
事实上,80后被人怀疑过,被一些人称之为小皇帝,独生子女的特殊背景让人感到担忧。但是,80后的年轻人用其行动证明,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汶川地震的志愿者行动就是他们证明自己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明证。
我们无需怀疑80后的爱国热情,80后在重大事件中的主流表现,虽然有社会担忧的一部分,比如狂热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节,比如不当的愤青,但是,整体上来看,80后还是一代趋于理性、敢于承担责任的一代。
现代的社会对于80后的压力非常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发展很迅速,很多前人留下的规则和经验,都无法应对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比如,这一代人要承受房改带来的住房压力,因为福利分房的终结,让这一代人的生活成本大为增加。但是,福利分房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落后资源配置方式,取消已经是历史的潮流。
80后还要承担教育改革的一些风险,正如那位网友所言,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中国家庭的教育培养成本与收益已经不能平衡了,这让很多80后感到失落。总理说过,大学生没有工作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人尊严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学生找工作更难了,全社会现在都在关心大学生的工作问题。
更重要的是,现在社会不需要人才,而是需要“奴才”。有个八零后总结道,“他们说计划经济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他们说要普及素质教育,结果我们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刚摸到皮毛却连皮毛都不知道。一旦参加工作发现原来在学校里什么都没有学到,得花大把大把的钱去上这个班去考那个证。班上完了,证也考到了,发现自己还是一个二百五;总结:这个社会只要奴才,而不要人才”。
这样的教育模式根本不行,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成果是对学生和社会都有利的结果,而不是提出教育口号就完事了。学校既然是人才加工的工厂,社会精英的培育室,也得讲市场法则,你生产的产品必须要对路,必须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否则,你提供的教育服务很难得到消费者(指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同。现在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具体的责任,只享受教育改革的好处。这种收益与责任严重失衡的机制,需要真正得到纠正。
教育不仅仅是决定一个家庭的兴衰,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现在家庭在教育投入上太多,以至于很多家庭压缩了其他方面的开支,对于促进内需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极端不利。如果一个家庭储蓄很多钱为了孩子上大学,那么,当期的消费势必式微,经济循环何以为继?
80后还要承担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成为新兴的产业最先接受者和试用者。比如说手机和电脑,这些广泛流行之前的使用者,大多是是年轻人,80后的年轻人居多。现在手机和电脑都已经普及,而且发展势头迅猛。80后的年轻人在参加工作后,有点积蓄,敢于用来领先消费,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80后得到了社会的基本肯定,他们已经逐步长大,但他们在经济上并没有长大,接下来就是90后成为社会焦点的时代了,现在的90后逐步走入大学,正在走向社会。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避免像无端怀疑80后那样的盲动,给90后一点宽厚,一点学会长大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