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相继开学,新生的到来也带来了一些商机和利润。部分有经济头脑的大学高年级同学,在课余摆起地摊或串宿舍,兜售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趁着新生开学之际,小赚一把。当然在推销的过程中,他们也品尝到了创业的不易,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学习和生活。
“摆地摊、捡空瓶,我的课余生活很丰富”
主人公:陈惠(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大四学生)
一进入大四,多数学生忙着跑人才市场、投简历,为工作而奔波。陈惠却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忙得不亦乐乎,进货、摆地摊、捡塑料瓶、外出打工,她乐在其中。
陈惠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因为学校地处郊区,学生平时外出很不方便,陈惠就想着到小商品批发市场进些小饰品、生活用品在学校卖。计划好后,早上6时不到陈惠就出发了,到了市场抓紧挑选货物。选毕,再讨价还价一番,最后以满意的价钱成交。回了学校,陈惠就忙活着在校门口摆地摊,“原以为挺容易的,没想到真正实践起来才知道很难。不过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当时我放开嗓子喊,只要开了头,接下来就自如多了。时间一长,我开始揣摩顾客的心理,从他们的穿着、表情、语气来判断是否能做成买卖。其实这些小东西也挣不了几个钱,而且还累得要命,在学校总会碰到很多熟人,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迈出第一步很重要,我们不能好高骛远。”陈惠感慨。
如果晚上不太忙,陈惠还要到女生楼去卖,她说:“门不能随便敲,话也不能随便说。一般我会选择新生宿舍去敲,一进去先微笑再推销,多数情况都卖得很成功。”
陈惠很有经营头脑,善于观察。一进入夏季,她就发现教室、图书馆、校园内的空塑料瓶子特别多,于是顺手捡起来,这可是无本生意:“一开始还真下不了手去拿,但想想其实没什么可丢人的,这也是一种挑战和勇气。还有人说捡瓶子挣不了多少钱,说这话的人其实不会发现商机。夏天,我们5分钟就能捡六七十个,能挣五元多钱,一天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陈惠兴奋地计算着。
感言:我相信敢在校园捡空瓶子的人终能成大事,在我看来,如果连身边这么近的无本生意你都让它白白溜走,不去或不敢抓,何谈要做大生意?越是小事挑战性越高,因为挑战的是自己。“捡破烂”我都干过了,以后还有什么不能干。
“实践了,我更懂得了学习的重要”
主人公:高志强(中北大学大三学生)
“大一的时候,我们几个谈得来的哥们就琢磨着合伙开个饭店,搞些经营,既锻炼自己,也可以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个好基础。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因为资金和经营方面准备不足,就暂且放弃了这个想法。今年一开学,很多新生问我到哪里可以买到日常的生活用品,我就想何不自己进些货,说不定还能挣些零花钱。”中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三年级的高志强说。
决定要做之后,高志强和同伴梁军风就认真起来,先是市场调查,看看新生主要需要什么,调查好了就着手进货。进货要到离学校比较远的批发市场,坐公交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早上早早出门,中午的时候就赶回来了。因为学校附近摆摊的同学不少,早上不早早“抢摊”,下午就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为了早上能抢个好摊位,高志强决定前一天晚上到学校外头找个便宜的地方先住下,早上4时多就可以到校门口去占摊了,他说:“学校一般6点多才开楼门,要是在宿舍睡,等出来的时候,就占不到好摊位了,在外面住,一早安顿好就可耐心地等待‘顾客上门’。其实,卖起来倒也容易,就是累得慌,一天喊得嗓子实在受不了,中午也吃不上舒坦饭,还得让同学送,晚上快11点了才能撤摊。”说起当时的情景,高志强非常兴奋。
高志强说:“我们当时想着别赔了就行,谁知卖了几天还挣了不少。几天下来,虽然因为吃不好我都累病了,但还是感触很多,平时上学的时候,早上7点起床都嫌早,心安理得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还不好好学习。以后,我要珍惜每分每秒,好好学知识,现在我修了双学位,毕业后还要考研。如果没考上,我会认真找工作,苦点、累点、工资少我不怕,只要有发展空间就行。”
感言:实践出真知。我们一旦步入社会,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吃苦精神都是非常需要的。学习虽然重要,但实践更重要。
“别人卖不出去的东西我却卖得很好”
主人公:张海彦(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
说起那次卖包经历,张海彦感慨颇多:“那么普通的包,我却能在一个下午卖出大半,我觉得自己非常适合搞推销,以后会朝这个方面发展的。”
张海彦来自一个普通家庭,考上省城一所重点大学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到超市打工,挣些零用钱。张海彦说,那次卖包纯属是帮朋友的忙。前些日子,与她要好的女同学的老乡进了17个女包,却怎么也卖不出去,想让她帮着卖,她随口就答应了。“等我拿到那些包的时候顿时傻眼了,那些包也太普通了,把它们卖出去太难了,包的成本是11元,只要不赔本,让我自己定价。活已经接下来了,当然没有反悔的余地了!”她无奈地说。
认真研究了一番后,张海彦和她的同伴就行动起来。吃过早饭,她们来到了[FS:PAGE]学校西区宿舍楼,那里住的新生多。她们一家一家地敲门,获得准许后,就高兴地进去推销,“因为我们的要价有些高,一个上午连一个也没卖出去。刚开始,我们每个包要价30元,再后来都降到了18元了,她们还嫌贵,大多数人只是看看,根本就不准备买。”张海彦丧气地说。
经过一上午的摸索,张海彦似乎找到了些门道,中午吃罢饭,她们决定去东区的宿舍楼继续“战斗”,幸运的是,一个下午,她们就卖出去11个包。她高兴地说:“最高的卖到15元,最低的也卖到了10元,有些家长还说我们是送货上门,对我们的态度非常好。再进去推销包的时候,我们不再像上午那样漫天要价,乱夸一番,我们会站在她们的立场去考虑,介绍包的质量,建议该如何搭配,她们一般都会欣然接受。”
张海彦说,她们也遇到过比较“危险”的事。“本来以为是新生宿舍,谁知开门后才发现是大三学生,还没等我们说话,她们就说不要,还使劲把门关上,要是我速度再慢些,恐怕就让门给夹住了。有时候,敲门进去发现学校的辅导员在里面,我们就佯装是找人,偷偷溜了,要知道学校里是禁止推销的,要是让抓住,后果会很严重的。”
感言:刚来学校那会,看见别人“做买卖”,我就觉得人家都挺强的。可当我经历过之后,却发现我干得也不比别人差。只要我的态度好,别人就会还我微笑。
编后
大学生“练摊”如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高校,老生们都会利用开学这段时间“练摊”。对他们来说,“练摊”不仅能够贴补日常生活开支,还能充实锻炼自己,使自己迅速接触社会,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过,一些人认为学生“练摊”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业,也会对学生宿舍的安全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他们的商品质量也缺乏保障,因此,一些高校是明令禁止学生在校内“练摊”的。
大学生“练摊”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们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视,但是作为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摊”要浅尝辄止,学习才是大学生活的首要任务,不要为了实践而落下功课。有关人士建议,“练摊”的大学生,要把握好社会实践和学习的关系。记者 张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