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以前喜欢往商场跑的女人,如今说起楼中店购物的经历,完全是一副行家里手的口吻,对于她来说,写字楼里买东西比较精致,很多货都有点个性,老板娘往往也是性情中人,大家像朋友一样,边聊天边购物,这种感觉很有意思!
作为一种隐蔽在商场、超市、街头小店之外的一种新兴形态,楼中店正逐渐在各个写字楼甚至是住宅小区里出现,并借助现代网络传播手段,形成网络店铺和楼中店相得益彰的优势,为都市购物女性提供一个崭新的模式。据业内说法,这种模式最早在香港盛行,如今在大陆发达城市也逐渐流行起来,据一项不完全的统计,仅仅在南京大大小小的楼中店有近600家。
而在杭州,黄龙雅苑、国都商务大厦、凤起商务大厦等写字楼都是杭城楼中店的聚集地,涉猎范围包括服装店、眼镜店、内衣店、婚纱店、美容店、饰品店等等,这为杭州的时尚女性又增添了一种选择。
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
到过香港的人或许都会记得,在这个寸土寸金的都市里,很多别具特色的商店都是隐在大楼深处,和繁华保持若即若离的一段距离,往往是一段狭长的楼梯,再拐个弯,突然豁然开朗,前面竟然是灯火通明,不多的顾客,安静的店面,全然没有的喧嚣,成为一个很好的去处。
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杭州的楼中店却和香港有着不同的基因,它的出现有自己一定的规律。
“我是从网店发展而来的。”体育场一写楼中店的主人Blue说。据她介绍,三年前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卖内衣的网店,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意越来越好,也形成一定的固定人群,今年年初,好多网友劝她开家店铺,为了节约成本,同时也为了网友实地看货,就开了一家楼中店,既做“展厅”,又做仓库,又做店面,实在是一举多得。
一位楼中店店主说:“基本上,我们是坐等顾客上门,所以对每个顾客我都很珍惜,很用心地记下他们的爱好、特点,一有适合的货就马上发出通知。”为了和顾客保持密切联系,她还专门在店里配了台电脑,申请了专用的QQ,把老顾客都加入到QQ联系单上,一有新货就拍下来发给她们看。
除了由网店发展而来之外,还有一批楼中店其实是由批发商开的,他们或者是给商场销售柜台供货的,或者是在某个市场有铺位的,于是就在自己的办公场所也开个楼中店。“反正办公室已经付过租金了,再开个店面,也不会增加成本,再说写字楼里有很多女性白领,她们喜欢到这里挑点东西,比商场稍微便宜,也是各取所需吧。”凤起路一楼中店老板说。
记者在网络上对16位白领女性进行调查,其中有10位受调查者回答:没有听说过楼中店,或者没有去楼中店买过东西,只有6位受调查者表示听说过或者去买过东西。不过,在16位被调查者中,对这一新兴的形态,大部分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对以服务类的楼中店比较容易接受”、“跟外面的小店是同一个理,喜欢就行”、“这个形态倒是很方便啊”等等,反映了女性对楼中店还是充满兴趣的。
对于“到楼中店购物,对其质量是否会放心”这个问题,除了有3位受调查者表示会担心其质量问题之外,其余13位受调查者都认为,放心或者比较放心。13位受调查者几乎都认为,这样的小店本身是要靠口碑和人脉来传播的,所以基本上相互之间都会比较了解,有质量问题的话,也都很容易协商解决,加上标价本身也不高,因此基本上不会存在维权方面的难题。
成本便宜四分之三
董小姐经营饰品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她曾在黄金地段租了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一年的租金大约17万元左右。虽然生意还不错,但加上水、电、物业、工资等各种费用总体核算下来,也只能保住本而已;所以她现在把房子转手,开了个楼中店。
目前杭州很多临街铺面100平方米左右的年租金在几十万元以上,这的确给很多创业的小业主很大压力;相比较而言,“楼中店”便宜多了。
实际上,开店除了商品以外,铺金、租金、人工一样都不可少,往往这些因素导致高成本,使利润变得非常低。一般而言,商铺租金在商家的成本中所占比例不小,场地成本要占其总成本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或者更多;楼中店节省了租金,据了解,同样的地段,同样的面积,楼中店要比普通街面的店起码要便宜四分之三。
据体育场路一写字楼保安介绍,位于体育场路一个20平米“楼中店”,月租金在1800元左右,包括水电费;而在凤起路,一般写字楼的收费标准按照每平米每天2.5元至3元收取,其中不包括物业管理费用,也是比沿街店面便宜很多。如果换成同样的地段,同样面积沿街店面的租金价格显然是其租金价格的至少5倍以上。
探访楼中店遭遇的三种表情
为了探访杭州楼中店的具体情况,记者按照网络提示,花了一天半的时间一一寻访。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商店,本来是应该非常欢迎顾客的,但是楼中店却并不全是这样,各自表现出的不同表情,或许刚好吻合了他们本身的存在特点:隐蔽在写字楼里,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半地下特征,让他们对陌生的顾客还是有点戒备心理的。
记者首先来到武林广场边上的一家写字楼,在10楼分布着好多家楼中店,奇怪的是这些店的门都半掩着,不把头伸进去根本就很难看出到底是卖什么。记者对准一家店,刚把头从门缝中深进去,被迎面而来的人逮个正着。
“干什么的?”一声吆喝把人吓出一身汗来。
“想买衣服去商场,这里哪来的衣服!”
而在国都商务大厦,记者找到了一家楼中店。按了门铃,好久有个人开了门出来。“谁介绍来的?你怎么知道的?想买什么……”
显然,这些楼中店对于类似像记者这样的陌生脸孔,还是带着强烈的戒备心理的,或许他们只对熟客销售。
第二种表情:冷漠
凤起路的另外一家写字楼,记者找到了一家楼中店。
还好,总算进到他们店里,在这间9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坐着三个人,或许因为是看到陌生人,气氛有些紧张。
“她来买衣服的。”开门的人解释着。在这间屋子里,用玻璃隔出了一间小屋子,屋子里面的衣服被有序挂着,因为衣服放置位置的不同,价格也不同;据店主人介绍,这里的衣服价格最高四五折,最低两折;透过玻璃,另一个房间里堆放着成批的货物。
正好碰上有人送货上门,满满的5大箱子。当记者假装说要买新到的衣服时,却被告知“这些是要发商场去的,不对外卖的。”当记者向对方索要名片时,对方只给记者写了一个电话,“用电话联系就可以了”。
显然他们并不欢迎“莽撞”的记者,自始至终,他们只管自己点货,很少和记者答腔。
第三种表情:热情
武林路一家楼中店,终于让记者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上帝”所应受到的礼遇。店主人是一个声音甜美的小姐,据她介绍,她是一年前开始经营自己的饰品店,主打产品有LIZ claiborne、MONET,TRIFARI、1928、claire`s、AK、DKNY、lia Sophia、AVON等品牌,在杭州银泰、杭州大厦均有专卖柜。
“在我这里买,只要大厦的零头就够了。”店主人这样介绍自己的商品;而对于商品质量,“没问题的,遇到质量问题我们可以退货,如果是人为的,我们也会帮顾客去修。”看得出来,这是位热情的店主。
据这位店主介绍,以前自己也爱淘些宝贝;于是两年前先开了自己的网店,生意还算不错,楼中店是刚刚开业的。
楼中店:“真空地带”的游走
在粮贸大厦,记者找了很久,就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宝典女人”楼中店,后来在大楼保安那里了解到,这家店上周五刚刚搬出了大楼,被另外一老板接手。这其中的原因无法追索,但却从一个方面折射出楼中店目前存在的“灰色”特性:缺乏监管和延续性,而这或许就是记者频频遭遇或冷漠、或戒备的重要原因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杭州尚无楼中店的准确数据统计,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楼中店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既不是公司又不是个体户。一些小店经营者表示,之所以把店开在楼中,就是为了规避工商、税务的管理;这将带来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一旦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将很难得到维护。
对此,杭州市消协相关人士表示,无证经营的楼中店,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存在着很大风险,尤其是在后期维权问题上;实际上,对于无证经营的店铺,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这样才有可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一般是不会去问楼中店是否有工商执照的。
据省、市消协介绍,由于楼中店在杭州还是个新事物,目前两级消费者协会都没有接到相关的投诉。
虽然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投诉,但是这确实给工商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由于楼中店隐蔽性比较强,从工商管理角度来说,确实是一个“盲点”;而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如果连工商注册都没有的话,后续的维权、监管就会是一句空话,而这也将会造成消费者在将来维权过程中的被动局面。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很多楼中店都是由淘宝网等网店转化而来的,而网店是虚拟经营的,因此在注册上会遇到难题;另外,按照法律,小区住宅、物业办公处、车库等场所本身是不允许工商注册的;而在商务楼里的楼中店,如果他们不注册的话,基本上是很难监管的。
“楼中店不具备主体地位,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连注册都注册不了!”专门研究工商事务的蔡律师说,这无疑就是目前楼中店尴尬处境的体现,同时也给法律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