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高中毕业的我骨子里有股闯劲,看到自家的花生、红枣、蜂蜜等农产品销售不出去,一狠心便干起了农产品购销生意。1995年,在去省进出口外贸公司送蜂蜜的时候,我了解到日本需大量进口尖椒,而且我也曾收购过一些,销售到了山东徐州,在详细了解价格行情、种植环境等情况后,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当即,我就签订了100吨的收购合同。
回来以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张罗着提前收购尖椒,然而收购到的产品却让我傻了眼,品种不同,产品不统一,不符合出口标准,并且种植面积太小。要想完成100吨的任务,只有统一尖椒品种,让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当年腊月,我就去天津外贸公司购买优良种子,当时全家只有3万元,又向亲戚朋友借款3万元,然而种子的价值8万元,最后给公司协调欠款2万元购买了种子。拉种子的车刚刚装好,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半米深的大雪堵住了回家的路,这一堵就是8天。
种子总算拉回来了,本想借农业结构调整的东风,政府帮着做宣传,农民会很乐意接受我的供种,然而很多农民不接受新事物,不敢尝试。为发动群众放心耕种,我和椒农签订收购合同,并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回收产品,尽管如此,种植面积仍然不大。种子如果推销不完,不仅任务完不成,剩余的种子也会烂掉,为此,我把这个致富的产业推广范围扩大到其他乡镇和县市。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走街串巷的场景,找当地政府,找村干部、村里的能人、经纪人、知名人士,跑遍了内黄县的每个乡镇,还跑到了汤阴、浚县、濮阳的许多乡村,最远的跑到山东省巨野县,仅1996年一个春季,我骑着摩托车跑了3万公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然而,推销种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对椒农的培训。我个人出资印发了关于尖椒种植技术材料,分发给培训群众,并出资聘请了外地技术员2名,对各村种植尖椒的农户进行种植、移栽、管理、施肥、打药、采摘等技术指导。尽管很辛苦,看着一步步走向成功,我累并快乐着,在顺利完成100吨任务的同时,我也挖掘到了第一桶金。
经过连续4年不断的推广、培训,农民熟练地掌握了尖椒种植技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1999年,内黄县的尖椒种植已经形成规模。2004年价格大跌,椒农很受伤,我又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出路,出口的同时搞内销。我北上沈阳、哈尔滨、保定,南下长沙、重庆、贵州,东征山东、西进新疆,寻找客源。为吸引、留住客商,我免费给他们提供食宿,我家楼上都是给客户的单间,每个房间都有空调,客商很感动,产品通过内销,再次提高了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