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江一直有一个梦想,企业只有上市了,成为让市场检验的公众公司,才能体现出企业真正的价值。
为此,他一直在做着一个颇为冒险的尝试,将各路风投资本引入企业,使雷士照明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他不惜稀释股份和股权置换失去控股地位,甚至与风投签下5年上市的对赌协议。
这个过程跌宕而略显残酷。他孤独地承受着游戏规则的压力和煎熬,游刃于企业和资本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最终他的企业如愿在香港上市。
雷士的上市故事,回味中略显悲壮,更像是一个人的传奇。
夜色暗淡,车子驶出灯火璀璨的香港市区。从惠州到香港,再乘夜返回,最近半年,这个身材魁梧、目光如炬的男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赶路方式。
“把车开快一点,注意要稳,还有人等着我谈事。”从惠州到香港,不过三个小时的车程,然而这一路,吴长江用了整整12年。12年来,吴长江及其雷士照明一直是这么在“快”和“稳”之间暗自发力,不断地寻求企业深层次的突破,“临门一脚”的机会今年终于到来,2010年5月20日,雷士照明登陆香港联交所市场,成为大陆境内唯一一家与国际资本结合的照明企业。
这个过程虽荣光但跌宕。如果将上市过程比作一部连续剧的话,那么,45岁的吴长江无疑就是这部连续剧的总导演。这出连续剧被他自己比喻为,“很早以前便写好了剧本,几乎就是用手画出来的”。结局当然是完美的,上市三个月后,雷士股票大涨100%,在低迷的港股市场中一枝独秀。
自创立雷士的第一天起,吴长江便为企业立下规矩:创世界品牌,做行业第一。为着这个坚硬的梦想,他固执地认为,企业只有上市了,成为让市场检验的公众公司,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比如这次颇费周折的上市,雷士照明本可以“很理性”地选择一个最佳的上市时机,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仅此一役,企业为此至少少融资了5、6亿元。
就在这场登陆联交所、迎接国际资本市场大考的过程中,吴长江及其团队无疑经受了极大的考验:聆讯的波折、外界对企业财报的误读、全球股市突然崩盘的冲击、信誓旦旦的投资者突然撤单、股东间的不同意见、乃至上市首日始料未及的破发……潮涨潮涌,冷暖自知。
“我们要的,就是一张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门票。”上市之后,吴长江首度接受记者采访。他的表述风轻云淡,看不出任何的激动和欣喜。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雷士主动应考的故事似乎有些悖论:一方面,这个历经折腾的企业,为什么总能心想事成?另一方面,似乎又提出了更多的思考:企业眼前的失与长远的得,在反复纠结之间,这道题究竟该怎么拿捏才合算?
第一次邂逅
2005年8月,将雷士销售做到了8个亿、利润超过4000万元的吴长江,做出决定,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这时的照明市场,混沌混乱、方兴未艾,自1999年创立以来,雷士照明几乎年年翻番,没过几年时间便在数千家照明企业中脱颖而出。
吴长江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这位出生于重庆的汉子有着重庆人泾渭分明的性格特点,爽直、大气、执著。他希望上市能够让公司得到更好的治理,背后的原因是,这时股东之间,在企业做大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矛盾。
创始人股东有三个,吴长江和他的两个高中同学。大家持股相当,在公司的架构上,初期的雷士照明也保留着一种同学式家族管理模式。吴长江管生产并任董事长,另一名股东任总经理,负责经营,还有一名股东在惠州市内一家大公司上班,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