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8创业网,3158,网站商标,创业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台商真情讲述大陆创业故事>正文内容

台商真情讲述大陆创业故事

来源:   2011-11-13 15:40:59【 】             影响指数             


 
他们来自台湾,在祖国大陆。成为了身价亿万的商人。他刚到大陆投资时,隐姓埋名不敢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她直言不讳,初到大陆,她的想法就是打、带、跑、好奇、尝试、紧张。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序幕拉开了。...
他们来自台湾,在祖国大陆。成为了身价亿万的商人。他刚到大陆投资时,隐姓埋名不敢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她直言不讳,初到大陆,她的想法就是打、带、跑、好奇、尝试、紧张。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序幕拉开了。央视《台商故事》栏目讲述了《台商在大陆创业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台商开始以较为低调的方式进入祖国大陆投资。由于两岸关系尚处于对抗时期,台湾方面对两岸经贸往来限制严格,更未开放台商投资,因此台商对大陆还处于试探期,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谢坤宗先生,1984年,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考察投资时,心中充满了忐忑不安,甚至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不敢透露。 采访:因为我很怕台湾“政府”知道我回来投资。回去如果你被他知道你来了,他就会干扰你。甚至有的是被禁止一年不能出境,有这种处罚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呢,我就改名换姓,我叫姓王,跟了我母亲的一个姓,然后叫王承勇。我进了大陆的时候,改这个名字。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一些台商开始率先进入祖国大陆,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由于两岸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再加上台湾当局对祖国大陆的刻意丑化。初涉大陆的台商,内心往往充满了紧张和焦虑。台商黄海波先生回忆起刚到大陆时的情景。感慨万千。 采访:我刚进来的时候,我是从北京的机场,然后因为我自己在台湾是当过军人,从小受的这个教育,当我经过北京机场,我看到解放军同志后,心里面多少还会发毛的。 打带跑,原本是棒球运动中的一项专业术语,意思就是打击球的同时,运动员还要跑垒。而这样的专业术语却成为了一些台商早期投资大陆的经营理念。意思变成了尝试到大陆投资的同时,也做好立即抽身离开的准备。元祖企业的创始人张秀琬女士直言不讳的说,早期她的经营理念就是打带跑。 采访:不瞒你说,早期的台商,包括我个人在内,都有一点打带跑。因为有一种不安,毕竟我们是在台湾长大,我们对在“国外”开拓事业的话,大陆虽然不能叫“国外”,总是离乡背井,感受到我需要有一点不安的准备,所以早期有一点打带跑的味道。 缺乏认同感,顾虑重重是早期台商投资大陆的真实写照。虽然祖国大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虽然劳动力成本低廉。可是,改革开放究竟能够维持多久,大陆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在台商看来,还只是一个未知数。 采访:年代初台商的投资基本上都是投石问路的,但是对整个中国的发展,其实心里都没谱,会很好吗,改革开放会到什么样的程度,但是心里都不知道,都是一个问号。 卖八元一碗的小吃,他一天赚到六万元人民币。 100元的生日蛋糕,她一天卖出去500个。 他们曾经日进斗金,体验过经济爆发带来的高速成长。 九十年代初期,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政策激发出的强劲发展势头,为台商前来投资营造了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软环境,广阔的空间、巨大的市场、无尽的商机,再加上持续的高速发展,祖国大陆为台商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身手的舞台。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也开始初见成效。1992年,在上海四川北路上,张秀琬的第一家元祖蛋糕店成立了。店面不大,主要销售当时上海还很少见的鲜奶油蛋糕。尽管价格比市场上普通的奶油蛋糕贵了一倍,但其新鲜的口感,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包装,还是征服了上海的消费者。一时间,购买元祖的鲜奶油蛋糕成为当地人的一种时尚消费。 采访:我们有一个店在过年的时候,一天画了500个蛋糕。一圈人一字排开,没有办法,在门店的那个橱窗里头画,就必须在厂里头完成半成品,到那里来做最后的修饰。一天一个店要画500个蛋糕,那是相当大的量。一个100块,算一下。 张秀琬生意的火爆。只是早期台资企业一个缩影。 1993年李俊卿在上海的第一家维纳斯婚纱影楼开业了,开业当天,维纳斯影楼就出现了火爆、热闹的场面。两个月里,维纳斯的消费价格由最初的398元一路攀升到1000多元人民币。尽管这样的价格是当时上海同行业收取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可是“挤破门”的现象还是常常出现。 采访:我记得有时候,碰到礼拜六,礼拜天,可能拍照拍得很晚,而且要拍照的一些新人,他可能要拜托,透过关系去拜托维纳斯里面的一些员工,排到后面拍不下去,就“走后门”,一定让我插进去。 采访:那个时候,简直可以说火爆那个橱窗,橱窗我们是透明式,开放的都是人,都趴在那里看,然后许多新人都络绎不绝到我们店里来。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好像都站在那里接待客人,那个时候客人进来就是我选择300多的,还是选择600多的,还是选择800多的,就这样而已,不像现在还谈什么内容,你要给我优惠什么,都没有。 幸福“蜜月”期日进斗金 一碗小吃竟赚到六万元 没有竞争对手、求大于供的市场。台商在大陆度过了一段幸福的“蜜月”期,也使得一些台资企业在大陆站稳了脚跟。企业成功了、壮大了,不仅自己赚了钱,也让更多的台商看到了祖国大陆的商机无限。大千美食林的负责人黄海博先生说,那时他经营的餐饮企业,简直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采访: 我们刚开张第一天,我大概准备了两个礼拜的食物,结果到了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已经是全部销售一空了,像抢一样,抢购一空。我光是其中有一个叫蜜豆冰的。然后这个冰当时我们一碗是卖了八块钱,我一天就可以卖到八千碗。我的员工光是锉那个冰,锉的手都起茧子,都冻僵了。搁了半个钟头就换人来锉,一天算下来,光是一个这样的卖冰的小铺子,就是可以做到六万多块。我整栋大楼的话,整个餐饮加起来。我最高可以做到八十几万。 八十年代中、后期进入祖国大陆的许多台湾中小企业大都赚到了钱,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胆识和魄力,然而,爆发式的成长来得太快,一些台商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管理上。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爆发式的成长反而成为了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甚至导致经营失败。 采访:因为一种爆发式的东西,会误导了老板对这个市场的判断。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任何一样的爆发,它都会产生一个跟进。那跟进以后,它就扰乱了这个市场。不管是价格也好、品质也好,或者对这个市场本身的一厢情愿,或者这种很火爆的状况也好,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爆发式成长,盲目扩张,让他负债累累,功亏一篑。 缺乏法律保障,32家永和豆浆店不得不更改店名。 管理漏洞,监守自盗。使他年利润百万的企业濒临倒闭。 台商在大陆的发展由企业扩张转向了规范管理。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台商经历了爆发式的成长。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正从逐渐走向规范,暴利行业越来越少,微利时代已经到来。企业爆发式的成长,对于台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危机。因为盲目带来的躁动,往往会影响台商做出理性决策。1993年,李俊卿在上海开设的维纳斯婚纱影楼,开业不到三个月,就收回了投资成本。并且在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上,开设了第二家分店,每年仅房租就高达一两百万元人民币。接下来的一年里,李俊清开设了12家分店。创造了婚纱摄影行业的纪录。不到四年的时间,维纳斯影楼迅速在北京、苏州、杭州,甚至包括乌鲁木齐在内20的多个城市相继开设了50多家连锁店。 采访:当初的一个想法说,这个婚纱影楼在祖国大陆确实一个非常大好的一个市场潜力。那么大。所以当初就心里很急,很着急。想多开几家,而且那个时候的心态就是说,赶快在全国各大城市、各个角落能占领据点,占领每个市场。 采访:你看哪个城市比较那个,拿几百万入个股,大家一起看。有的时候协议其实从开店一直到结束,协议也没有定,他连那家店都没有去过,从开始到关店,他连去都没有去过。朋友只要提到,那马上开一家店了。 盲目扩张监守自盗 规范管理从如何清洗厕所做起 很快,盲目扩张带来的危机出现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管理方法不当。维纳斯的营业额一落千丈,首先出现200万元的亏损数据的是北京维纳斯加盟店 而接下来外地分店纷纷倒闭。企业从年营业额一亿多人民币,到最后变成了负债1500万元。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最后,李俊卿不得不关闭了40多家连锁企业。 对于企业在大陆的发展,一些台商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一个又一个企业发展的瓶颈开始出现。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没有在大陆进行商标注册。早期投资永和豆浆店的台商邱耀辉先生麻烦不断,先是被已经注册商标的另一家台资企业永和大王告上了法庭。接下又是由于商标的问题和安徽的一家餐饮企业产生纠纷。由于缺乏法律保障,最终邱耀辉还是没能保住经营了六年的品牌。不得不摘下32家永和豆浆店的招牌。 和邱耀辉不同的是,台商林功松的问题主要出在了管理上,由于管理中存在漏洞,台湾干部监守自盗,台商林功松一家年利润百万的企业转瞬间亏损百万。 采访:我现在给你显示一下当时我交接的帐册。在我印象中,大概交接这两笔比较怪异的帐目,当初他给我的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明细表,截止2002年2月17号,他给我的银行存款是零,现金余额是人民币六万五千五百三十一块八毛钱,更让我讶异的是,他留下的应付债,到2002年1月17号,我们的负债金额是应付给客户的帐款是一百八十万六千一百八十块六毛钱,你想我这么大的厂,竟然留下这么,现在就是六万多块,叫我支付一百八十万六千一百八十块的负债。你说当时我要怎么办啊?这么大一个窟窿,叫我怎么去处理。 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企业发展所带来的难题,早期在大陆发展的台商开始把经营的重心由企业扩张转向了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打造企业文化。这个正在清洗厕所的人叫李瑞河,来自台湾。在大陆拥有500多家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为了培养员工吃苦耐劳的企业精神。每逢新的主管上任,李瑞河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亲自演示如何清洗厕所。 采访:最基本的信念,就是希望他们到天福来就是要准备多吃一点苦,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另外可以把自己的心磨炼好,让人能够建立这个吃苦耐劳的精神,人生就是要有酸甜苦辣,这个最基本的,一般人最不喜欢的工作,我们要做起。 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储备人才成为台资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他叫李元发,曾经因为策划北京龙脉房地产项目名声大振,被人称之为房地产界的策划“教父”。为了控制人才流失过快,他开创了企业孝养基金,成功地将人才流失率控制在了5%以内,许多员工都和他一起工作10多年。 随着台商逐渐对大陆的了解,以及对大陆市场的深入认识,许多台资企业开始成熟起来。并且再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早期爆发式成长不同的是,如今的台资企业更加稳健,企业竞争的能力大大加强。从一家蛋糕店到拥有330家连锁店,张秀琬的企业早已从早期投资的打带跑成为了年销售额7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公司。 采访:进入2000年之后,我发现我必须要批地盖厂,然后好象真正落脚的感觉。原来我是觉得,我产品别人带不走。我做通路也是我自己拥有的,没有自己产的想法。2000年之后,我开始有自产的想法,所以就批地、盖厂房,然后到各地去,包括买店面、买办公室,等等就开始有长远的打算了。 抗争打压放弃台湾户籍 中国人的世纪不再是口号 2000年以后,台湾高科技企业开始进入祖国大陆,从2000年到2004年,仅上海至苏州一线就集中了上千家台资高科技企业,世界上每生产6台电脑,就有一台出自这里。有人开玩笑的说,如果沪宁高速公路堵车,那么电脑的价格就会上涨。台资高科技企业在祖国大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台湾当局开始刻意打压到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2005年3月台湾当局称中心国际总裁张汝京违法西进,设立晶元厂。要求张汝京从祖国大陆的晶元厂撤资,并宣布处以500万元新台币的罚款。作为对台湾当局处罚的回应,张汝京通过律师,对外发出声明,放弃台湾户籍。同年9月,台湾当局再次对张汝京发出警告,对张汝京的处罚金上升到了1000万元新台币。对此张汝京的态度依然是抗争到底,从遭受打压至今。张汝京投资祖国大陆的态度一直十分坚决。 谈到创业之初,张汝京说,他之所以能够在大陆投资芯片产业,正是大陆政府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发展的《18号文件》,半导体企业不分内资、外资,都可以享受土地、资本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个政策的出台让张汝京解决了与国际同行业竞争的后顾之忧。加快了企业在大陆的发展。张汝京领导的中芯国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芯片制造商,也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制造实力最强的芯片企业。张汝京也成为了中国芯片产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除了出台了一些鼓励投资的政策之外,大陆政府还出台了许多相关的减免税收的政策。在农业方面,仅全面免收农业税一项。就让在海南种植莲雾的刘秋宏先生每年多收入了40万元人民币。 采访:那是政府对农民最大的一个福音了,对农民也好,因为做农业的是相当辛苦的。就是今年的产值嘛500万。500万你8%,五八就40万嘛,8%嘛。100块就8块钱嘛,那500万不就是40万,你40万可以做多少事啊?那么辛苦,政府还是好的。 从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到2007年20年的发展,台商在大陆投资已是遍地开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06年底,落户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已经达到了7万2千多家。许多中小企业发展成为知名企业。康师傅、旺旺、元祖、龙凤食品一大批台资企业在大陆成长起来。如今,在大陆的各个大中城市都可以看到台商的身影,“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台商”从高科技企业到传统的农业生产。从餐饮服务业到加工制造业,台商对祖国大陆经济成长的贡献功不可没。 采访:有了我们在台湾的经验,然后在这块土地上,两岸的人民共同携手合作,我们中国绝对会快速茁壮,因为现在是两岸的人民,包括全世界的华人,大家都会共同回来,为了中国未来再创造一个盛世,大家会共同携手去合作、去努力的。我们很感谢,中国大陆提供了我们全世界的华人,两岸三地所有的中国同胞,有这样一个最好的一个发展的机会。 2007年1月29日,台商苏木卿的第1000家石头记玉石珠宝加盟店,在广州成立了。苏木卿在大陆的梦想实现了,回顾十几年来的创业历程。苏木卿说,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祖国大陆经济的发展是最主要的原因。 采访:可能在1997、98、99年,曾经就是说它从百分之十几的成长,又变到百分之八的成长率,经济成长8%。但是照理讲的话,它进入一个成熟的一个发展期以后,它应该慢慢,6%、4%。我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我们祖国大陆不是这样。我们祖国大陆现在的话,是从2002年,它又从8%变成9%,然后又变成10%、10.1%、10.5%,然后现在又变成10.7%了。我认为真的,就我亲自参与了这样一个事件。这十几年来看到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我真的感到,为中国人感到骄傲。 21世纪。台商再次迎来的新的契机。面对着机遇与挑战,对祖国经济的发展,台商们充满着的希望与信任。因为他们知道,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句话已经不再成为一句口号。 其实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个已经是不变的事实,已经是变成事实。可能在上个世纪只是一个口号,21世纪的是中国人的世纪,以前是一个口号,现在它变成一个实际状态。也就是说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过去可能美国的社会,或者美国的学生,美国的校园,一个礼拜提到中国可能不到一次。现在可能一天都提到好几次中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变成世界的焦点。
  • 本文来自于www.3158chuangye.com,由3158创业网原创或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所属栏目:创业故事
    与本文相同的标签:台商真情讲

    小编超级推荐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相关展示

    推荐阅读

    热门点击

    热门标签

    赞助商推荐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