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赞助是一场营销豪赌!
在这场豪赌中,实力、耐力,脑力、合力以及后力的综合较量,将最终决出胜者。是赢得真金白银,还是输得两手空空,随着奥运临近尾声,已然隐约可见。
所谓“实力”,是指一个企业在赞助奥运以及其奥运营销中所准备的投入;“耐力”,则是指一个企业从准备到实施赞助,再到其后的奥运营销,乃至奥运后的全过程的规划及行动;“脑力”,强调的是一个企业对于奥运赞助、奥运营销,从策略到执行的思考、布局及落地这一整套解决方案;而“合力”,顾名思义,代表了一个企业在实施奥运赞助、奥运营销中,对于各种资源的整合运用能力和水平;那么“后力”呢?当然就是看一个企业,对“后奥运”营销的准备以及持续性奥运品牌效应的挖掘。
整合“五力”,缺一不可!
首先来看实力。
赞助奥运是一场综合实力的展示,而这个“实力”,其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硬实力,说的俗一点,就是你赞助奥运拿出来的钱,这决定你是成为top合作伙伴,还是独家赞助商,还是供应商等,当然也就决定你可以获得的权益。
二则是软实力,就是你获得了通过硬实力获得的权益后,如何将其发挥到最佳效果。
众所周知,作为奥运赞助商经典案例的三星,在第一次赞助奥运会的时候,拿出了赞助费用数倍的费用,用来进行相关的营销推广。
这既是硬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软实力的有效展示。
相比之下,本届奥运会的赞助商,却有一大部分,草草在奥运来临的时候,找个黄金时间,投放一点广告,基本是在无力的告诉大家,“我也是赞助商之一”。
仅此而已!
即便有的赞助商,也搞了规模盛大的所谓奥运战略发布会,然后,之后便悄无声息,更有甚者,掏了大大一笔赞助费后,就没了声音,似乎权当是做了慈善捐助。
这,就是“五力”中的第二个“力”:耐力!
我们注意到,在奥运之前,每一个企业都和奥组委联合召开了一个发布会,宣布一系列的计划,各赞助企业的头头们,也都会豪言壮语一番,大有通过赞助奥运,企业品牌就如何上天的感觉。
但是,真正到了奥运会,大家可以看见的赞助商影子,似乎一下子少了很多。
这种典型的虎头蛇尾,暴露出一些奥运赞助商对于为什么要赞助,如何赞助,以及如何做奥运营销,缺乏基本的规划。
这就是一个关于“脑力”的问题。
就拿本届奥运会的第一个赞助商——大众汽车来说,从2004年宣布赞助奥运会的那一天起,其奥运营销战略就已经清晰成型。
当时,大众汽车就宣布了一项名为“奥林匹克”计划,随即,结合进入中国20周年这个机会,大众汽车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提升本土化形象的行动。
一直到2007年底,大众汽车的“奥林匹克”计划胜利收官,而其奥运营销也进入到冲刺阶段……
大众汽车从赞助奥运的开始,甚至是从准备赞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清晰的营销路线,那么,其后的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
事实上,通过赞助本届奥运会,大众汽车实现了其在中国本土市场的一次品牌战略转身,将大众汽车原来带有的“高不可及,固执,老化”这一系列的形象抹去,而“具备良好亲和力,值得信赖,不断创新,充满科技感”这样一个崭新的品牌形象,已经根植人心。
市场也同时在说明这样的结果: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两个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占据了中国乘用车市场前两名的位置。
当然,这个结果的得来,除了需要“脑力”之外,在奥运赞助,尤其是奥运营销中,如何运用“合力”,也是一个大学问。
还拿大众汽车来说吧。
和诸多奥运赞助商大肆聘请代言人、进行“押宝式”的营销所不同的是,大众汽车在整个奥运营销过程中,除了迈腾赞助国家击剑队,使用了击剑队员的形象外,基本没有请任何明星代言。
大众汽车在旗下各子品牌、产品的形象推广上,基本上走了一条有的放式的道路。这当中,无论是迈腾赞助国家击剑队、斯柯达赞助自行车赛,还是与sohu合作的“奥运关爱”大使行动,以及“奥运心林”计划、火炬传递等,都不仅充分考虑了品牌、产品与相应平台的对接性,而且,还极大调动了合作伙伴、渠道商、消费者的参与度。
真正成功的营销,不仅要解决企业品牌、奥运平台、消费者这三者间的一致性属性问题,这是策略,还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互动问题,这是执行。大众汽车,从策略到执行的“合力”,有力的明证了这一点。
不过,事情远没有结束!
奥运之后,“曾经是奥运赞助商”,这个名号的价值还有几何?这不能不成为所有的奥运赞助商需要去提前考虑的问题。
有人讲“后奥运营销”,这其实就是一个“后力”问题。
何为“后力”?
归根结底,还是回到前面的话题:“实力”、“耐力”、“脑力”、“合力”,如何谋划、布局。
那么,加上“后力”,这只是一个循环!
奥运营销,非奥运营销,后奥运营销,皆逃不过这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