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房地产融资困境,最大的出路就是支持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资金渠道要多元化”,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中国地产金融年会”上,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王波明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去年首届金融地产年会上人们所达成的共识,而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正是本次年会的主题所在。
从20世纪80年代的商业性房地产进入中国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的资金来源十分单一,走的完全是一条“独木桥”路线,而这座桥主要是建在银行资金支持之上。
“如此单一的融资渠道,对房地产企业、金融体系、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都有十分不利的影响”,一位与会的地产界资深人士向记者介绍说,融资渠道单一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由于房地产业融资渠道过度集中于银行,银行信贷政策的每一次变化和调整必然会对房地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十分不利于房地产业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二,对高风险高收益行业的资金支持并不是银行的优势所在。我国房地产融资体系的现状则是银行占据着超过一半的融资任务,而银行业从中所获得的收益却只是固定的利息,银行业所承担的风险与其收益并不对称,不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第三,房地产业的高债务依存度导致企业形成软约束预算,不利于宏观调控的实施。第四,房地产业的自有资本偏低导致行业投资过度,形成了对其他产业的“挤出效应”,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可喜的是,今年以来,一些房地产企业已经迈出了多元化融资的步伐,上市、发债成为重要的融资新途径。据了解,年初以来,我国已经有世贸房地产、绿城中国等5家内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赴港上市,筹集了本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保利房地产公司在国内上市,也筹得了几十亿的资金。此外,北辰集团也顺利回归A股。除了上市融资外,发企业债也是一种选择,招商地产在国内市场发行了企业债券,富力地产等3家房地产企业则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企业债券。
然而,正如王波明所言:“这只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在多元化融资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真正实现房地产融资多元化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此次年会上,关于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发展的阻碍问题一再被提及:包括房地产信托、境外资金和地产基金在内的各种房地产融资方式,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其他融资方式发展的制度和法律障碍如何突破?多元化模式下,银行资金在支持房地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应如何定位……
与此同时,房地产金融多元化本身存在的风险也值得关注。有专家分析指出,我国房地产融资多元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第一,由于中国房地产业仍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人们对房地产业规律性的认识,对它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经验的积累、研究等还很不够。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产业本身的问题,或是中国经济本身的问题,它的发展更多地融入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使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存在一些复杂的变数。第三,房地产金融多元化需要一系列政策法律的支持,许多专业化服务体系的成熟,需要资本流动市场的发展以及诚信制度的建设等,而我国目前基础性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一些层面的基础性建设还很欠缺。
事实上,在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之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寄希望于通过融资多元化来破解中国房地产业当前发展的困境。但不容忽视的是,融资多元化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在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之间构筑一道“防火墙”,防范金融体系风险在房地产体系之间的相互传递与扩散放大。然而,这并非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