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和弱之间,泾渭并不那么分明。再强的强者也都有其弱点,因为这个弱点,强,转瞬间可以变成弱;再弱的弱者都有其强项,因为这个强项,弱,在转瞬间也可以变成强。
关键就在于找到那个点,那个点就是转化强弱之间力量对比的关键。
这个点,就是“势”。
“用势”理论是中国自古以来极为强调的策略宝典。
《孙子兵法》讲:“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战争中因为有势在起作用,于是产生了战局如转圆石之形,决积水于千仞之山之形。
孙膑历来有"贵势"、"尚势"的美谕,孙膑对谋势有自己的理解,他主张,因势造势,根据不同的我情、敌情、天象、地候、阵法各方面条件去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新的"势"。如他主张在敌我"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的情况下,先"轻率尝之",以诱敌,然后设伏"率而击之"。
古人善贾者,范蠡、白圭提出了"择人而任时"问题。所谓择人而任时,就是通过企业家谋求强大的企业管理之势。
除此之外,中国古人中如唐朝名将李靖、明朝朱元璋、清朝曾国蕃,等等,只要是搞谋略的人,都会注重势。可见势在中国谋略史上的重要性。
企业就像一盘棋,企业家就像棋手,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就是企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总之一句话,是谋势之战。
为什么这样讲呢?
弱者之所以弱,是因为其主观原因弱;强者之所以强,也是因为其主观原因强。要实现
以弱胜强,弱者必须借用客观环境来增强自己,并利用客观环境来削弱强者。这个可以借用的客观环境,就是势。
所谓造势,在于有风可捕,有影可捉;借势在于烘云托月,借日生辉,融势在于集合趋势,蔚成大势;攻势在于主动出击,一领风流;守势在于扬长避短,积极防御;经营势在于携群"势"之威,震撼市场,缔造营销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