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优米网可以从中挣多少钱呢?别着急,这与优米网的盈利模式无关,“名人时间拍卖,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公益事业。”王利芬称。
端午节前夕,王利芬仍在位于北京SOHO现代城的办公室里加班,她的助手安排《中国新时代》记者利用这个时间对其进行专访。
王利芬看起来有些疲惫,但她称自己心情很好,一方面因为优米网首个拍卖的名人拍出了一个好的价钱,另一方面则因为,今天是公休日,不必像平常工作日那样长时间、高效率地劳动。这让她感到很惬意,可以略微松弛一些,整理整理资料,或者停下来想一想优米网的盈利模式。
我要创业
中央电视台的很多经济类知名节目,至今仍留有王利芬的痕迹。王利芬创办了《对话》栏目,恢复创办了经济频道的《经济信息联播》并成为当时第一任总制片人,在此基础上,又创办了早间节目《第一时间》和中午档的《全球资讯榜》。当然,更多人认识王利芬是由于其创办的《赢在中国》栏目。
“按理说我应该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但是我想改变人生发展方向。”王利芬称。
一切都源自《赢在中国》。自从王利芬2007年创办这个节目以来,“创业”这两个字就时刻刺激着她。当看到许多选手因创业的心酸和激情而泪流满面时,王利芬作为见证人,内心总会掀起波澜。做节目时,她甚至会走神,幻想着自己会如何创业。
此时的王利芬已人到中年,如果留在央视,也许还能继续升职。但她不满足于这种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生活。“也许是创业的激情和要尝试新生活的愿望太强烈了,所以我义无反顾,决定创业。”
事实上,王利芬决定创业,还有另一个隐秘的原因。2007年年初,王利芬曾参加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青年领袖培训计划。一天上午,他们进行分组培训,每组都由不同国籍、文化背景差异极大的人组成,每个人轮流谈自己生活中最大的困惑,并由其他组员帮助出谋划策。
那时的王利芬正为电视观众的流失而苦恼。因为她发现,每天回到家,晚餐过后,自己、先生和孩子居然每人都对着一台电脑上网,却没有人打开电视,甚至包括她自己这个做电视的人。这让她自己都觉得惊奇。
虽然王利芬相信电视还有它应有的受众,但她也意识到,电视的奶酪已在不知不觉中被互联网等新媒体渐渐蚕食,电视正在失去那部分有知识、有追求的年轻人和有创新能力的中年人。
王利芬谈了自己的困扰,一起参加培训的组员就告诉她说,“那你就做互联网需要的内容啊”。“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在互联网上花了更多精力。”王利芬说。
培训归来之后,王利芬一边依旧做着电视节目,一边潜心研究网络。她对互联网络的理解逐步加深,并在《我们》栏目工作时,创办了一个栏目网站,更具体地了解互联网的一些基本特性。
2009年4月,王利芬突然萌生出创建一个C2C网站的好点子。“这个点子让我觉得自己非做不可。”王利芬的“点子”类似淘宝,构建一个平台,让网友在虚拟空间里实现自由交易,只不过这个平台交易的不是实物,而是经验和智慧等精神产品。
也因为这个点子,王利芬两次向中央电视台台长提出辞职,辞职理由就是“我要创业!”
要有合金般的意志力
如今,北京SOHO现代城潘石屹曾经的办公室,现在成了优米网的总编室;曾经是SOHO中国联席总裁张欣的办公室里,现在坐着王利芬。优米网如今已招募了一支由50多人组成的团队。不过,最初支持王利芬下海的“点子”却没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网民已习惯了网络免费,有人愿意学习经验和智慧,却没有人愿意付费,这直接让王利芬“卖精神产品”的网络平台走进了死胡同。网站上线两周后,这个“点子”被否决了。这个创业伊始就遇上的挫折,让她明白做电子商务要重视用户的需求。
王利芬依然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太超前”。“用不了十年,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一定会变得可行。”尽管如此,她仍必须面对眼下的失败。“就好象人走了一段弯路,但那段弯路比直路还有用,正因为有了那个过程,你才会经常体会到原来路应该是这么走的。”王利芬说。
随后经过调整,新网络平台以优米网的名字推出,当初那个C2C平台中唯一可行的栏目被保留下来,并成为现在优米网上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