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昆和程代勇,两位有着同等打工经历的四川宜宾小伙,从沿海回乡后便在阿里巴巴上做起了批发生意。凭着他们各自独特的经营手法,生意做得很是红火,基本上都能月入上万元。来看看他们的阿里巴巴生意经吧。
虽然同在阿里巴巴上做批发生意,但是魏昆和程代勇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魏昆在广东和成都找了4家服装生产厂商,为他提供货源,同时又通过网络找下游的分销商,订货、销售都在网上完成,他建有专业的推广网站,不仅在阿里巴巴上推广,还到百度、腾讯等知名网站做推广。
此外,他还在江安县红桥镇上开了一个100多平米的实体店,按他的说法,开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相辅相成,两者加起来,创业之初他一共花了10万元。
魏昆充分运用了网络技术,尤其在推广方面做了很多文章,比较专业。除了在技术和推广上狠下功夫,魏昆坦言,从事服装行业还要把握流行趋势。如今他一天就有几百元的利润。
相对于魏昆,程代勇的方式就比较简单,在阿里巴巴注册后,他把长宁县的竹笋、黄粑、竹筒肉、竹笋、竹工艺品等通过网络批发到全国各地,还出口到韩国,“我就在这一个平台上做,电子商务重要的是对信息的敏感度,瞬息万变的信息要及时掌握,才能捕捉到商机。”
作为网上代理商,魏昆和程代勇都是中间环节,受制于上游的生产环节。魏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网上电子商务所有的成本加起来,一个月要支出70多元,而网络的利润空间只有15%,以量取胜,实体店每月的开销要3000多元,利润空间是60%,但在销售总额中,实体店只占15%。刚开始运营时,生厂商每个月要求完成2万元的销售额,品牌和设计都是工厂说了算。
魏昆的打算是,希望能在3年内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然后找工厂代工自己的品牌,再开连锁店。
去年12月,程代勇用自己做电子商务赚到的12万多元入股了一个竹笋生产厂,今年4月,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他投资13万入股了一家快递公司。现在他一个月的销售额有5万多元,淡季时也有3万多元,“每天接几个电话,我就能挣到钱。”程代勇笑说,以后他想做自己的品牌,希望能建立一个贸易公司。不过资金问题还是成为他们做大最大的障碍。
阿里巴巴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去年8月开始,阿里巴巴开始推行青年创业扶持计划,为个人创业者提供平台,为了把生意做大,程代勇便加入了这一计划。
魏昆告诉记者,他一天的多数时间都坐在电脑面前,收集信息,而程代勇除了经营网上这个平台,忙的时候,自己还亲自下乡收竹笋和竹荪。
电子商务做大了同样能带动一条产业链,对那些个人从事电子商务的创业人员,政府也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不过,魏昆和程代勇都感觉压力比较大,现在很多人还没有认真做,有些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实体经营者还没有投身到电子商务中来,所以近几年普通创业者还能从中寻找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