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工商学院敢为人先开设创业学院,开创业绩替代学分的制度。2005年,阿里巴巴开放了淘宝平台,点燃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大家很快从电子商务中获得成功。如今,25%的在校生能够自主创业。
本报记者李琤
“同学,你的英语交流水平如何?有没有接触过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在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就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三学生沈学栋正在和前来应聘的毕业生交流,同为毕业生的他正在从事国际电子商务,平均每月交易额超2万美元,已成为“eBay超级大卖家”。此次他想招聘一些英语水平高、沟通能力好、有耐心肯钻研的同学与他一起开拓海外市场。
在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创业“学生老板”成为一支非常突出的中坚力量。据了解,学院每年有超过10%的毕业生以“小老板”的身份毕业,不仅解决自己的工作,也为身边同学提供就业岗位。“是校园创业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越来越多的‘老板’从这里走出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贾少华说。
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
义乌工商学院在业内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即“淘宝大学”。进校门,先开淘宝店;课堂上,自由接收订单;考核时,经营业绩可抵学分……以实践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正在给这个普通的职高院校带来新变化,一批“创业明星”被同学们当成榜样,许多人还没毕业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
10年前,在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发展的时候,这里的学生创业还仅仅停留在跳蚤市场和摆地摊等形式上,因为缺少资金、人脉,很难做大。“但那个时候,学校就鼓励学生‘让自己拥有市场是努力的方向’。创业意识虽然仅仅是停留在学生脑海中的一粒种子,但只要一碰到机会的土壤便会生根发芽。”贾少华说。
观念先行,为学生创业奠定了基础。2005年,阿里巴巴开放了淘宝平台,点燃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大家很快从电子商务中获得成功。如今,25%的在校生能够自主创业,60%的在校生生活费可以自理。“许多新生刚进入学校,受到创业文化的影响,开始付诸行动,赚到钱后就继续努力地做下去,逐渐就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贾少华说,“创业文化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这种特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要为创业培育土壤
每到中午时分,义乌工商学院门口来来往往的运货车络绎不绝,每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购物包裹数以万计。“创业立身,尚德崇文”八字校训醒目地挂在走廊上。虽然是午休时间,但创业学院的教室仍然热闹,学生们忙着打包、邮寄。最开始每个人创业的“家当”就是一张书桌、一台电脑和一个堆放货物的小格子。
为了营造出更好的创业氛围,学院引入速卖通、敦煌网、eBay等国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鼓励学生投身电子商务创业。据统计,目前国际电子商务创业班的42名学生在各平台累计交易额达235万美元。对“荒废了学业”的质疑,贾少华坦言,有争论正常,但是应该看到,高职教育和研究型大学的教育使命不同。“客观地看,我们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较低。”贾少华说,“但是这些学生也有很多优点,我们就是通过创业来发挥其优点,扬长而非补短。”
学院先后成立了小商品设计、首饰设计等10个设计类工作室,以教师为主要牵头人,由几个学生为共同股东参与合作,共同承接项目,共同承担风险及享受利润分红。本次招聘会上各工作室面向毕业生共计提供了20余个工作岗位。
“为什么创业在这里可以推进?因为这里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学生来到这里可以创业,在其他校园里却难以付诸行动,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影响。”贾少华说,“我们第一个开设创业学院,第一个开创业绩替代学分的制度,让学生创业没有后顾之忧。现在很多学校想把这种创业模式复制过去,但是大部分学校没有为学生创业培育土壤,仅停留在观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