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明星们在舞台之外能够如此充分地实现他们的商业理想。
虽然商业项目也多少跟他们的老本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人生已经显得很开阔了。
张震岳的时尚品牌WNP,李宗盛的Lee Guitars,罗志祥的STAGE,孙燕姿的Yanzi for the Carnaby,周迅的Rock Star,郭敬明的《最小说》青春出版王国,成龙Jackie Chan 和“龙的传人”选秀及衍生产品,赵本山的“刘老根系列”,郭德纲“有的吃有的逛有的玩”的德云社⋯⋯明星或许没有创造力,也许缺乏执行力,但他们却有着旁人无法忽视的影响力,这成为其生意的先天优势。所以,和传统商业不同的是,明星们的生意大多是先有品牌,后有产品,而品牌的生命力大多来自明星源源不断产出的影响力。
值得探讨的是——
谁在消费这些明星产品?疯狂的粉丝们成为明星品牌的首批消费者,接下来是在明星华丽转身之后的那轮宣传攻势中被洗脑的人。再接下来呢?难道撑起明星生意的主力消费者都是些冲动人群吗?
谁能成为未来真正的商业大亨?明星们究竟是在玩转型,还是玩票?毕竟,因为时常穿时尚的衣服就做成时尚大牌的人少之又少,何况娱乐事业繁忙的他们,是否真的对品牌有所构想和期待?是挣够钱后安全退出,还是把这生意当做后半辈子的寄托?更何况,在一个商业模式中,人的价值如此紧密地与品牌关联在一起,那么这个人的公众形象就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起来,尤其是那些还没有退出娱乐圈的人——这对商业来说无疑是高风险的。
谁是这笔买卖真正的赢家?对于那些新入侵的明星产品,竞争对手们怎么看?不放在眼里,还是虎视眈眈地看着对方成长?
当董事长杨子挽着总经理黄圣依的手出现在媒体面前时,你很难界定这应该上财经版还是娱乐版。这一切都因明星的特殊社会地位而变得有趣起来。但无论如何,当明星们不再甘于当商品的时候,我们欢迎他们能够尽可能施展才华,更大限度地丰富世界,拓展商业的外延。Hello,明星主宰的商业新时代即将到来。
明星商业进化史
漂亮的脸蛋和名气,可以帮助明星们开启创业之门。但是要想获得成功,光靠名声还远远不够。
当你的名字是贝克汉姆、布兰妮或是刘德华时,人们总会关注你,和你的生意。许多明星踏进商业之门时,往往都相信名气能够带来广告效应,最终演变为财富。但事实证明,再强有力的人气也不能确保生意兴隆,从开餐厅、酒吧到服装设计,许多失败的“明星企业家”们的创业故事证实了这一点。
在通往成功或失败之路上,欧美明星比中国明星们的意识要早许多。小甜甜布兰妮曾经在纽约的Dylan酒店开过一家南方口味的餐厅,开业一年内,她就更换了好几个大厨,撤掉了原来聘请的餐厅经理——在亏掉了上百万美元之后,这家餐厅不得不转手出让。显然,执行是个关键,更关键的还有,明星和其产品之间的联系。否则很有可能就是,人们仅仅是注意你在做生意,知道你的产品,而不会去购买。
布兰妮并不是唯一绊倒在餐饮业的明星。R&B歌手亚瑟小子、女演员珍妮弗•洛佩兹都尝试过名人餐厅的失败滋味。与此相似,他们的中国同行们在创业时也更偏爱餐饮这一行——相对来说,这个行业更容易进入,投入少,可以通过名气聚拢人气;圈内的朋友也可以多一个聚会的地方。早在1987年,齐秦就在台北开了他的第一家麻辣火锅店,同一时间,后来的亿万富姐、当时大红大紫的刘晓庆,还在为每场演出两元钱的报酬而四处走穴。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涉足餐饮业的明星已经多到不可胜数,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背后站着姚明的“姚餐厅”,最让人欷的则是臧天朔,他入狱6年的起因,就来自和朋友合伙开办酒吧产生的财务纠纷,最终导致自己身陷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