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书报摊、亭都算上的话,上海目前大大小小的图书零售终端至少有600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书店。民营书店中历史较长的季风、昂立等连锁书店,在国内、甚至境外读者中均有很好的口碑,并具备了相当可观的营业规模。
同其他的实业投资相比,投资办书店所需的资金及专业技巧要求相对较低,因此,近年来开书店成了不少创业人士的热门选择。但如果说开书店真的风险很小,却也不尽然。记者日前为此专门采访了上海民营书店的第一品牌“季风书园”总经理严搏非,请他为有意投资开书店的创业者提供意见。
资金要求不高地段一定要好
严搏非认为,个人投资开书店,除了固定资产,如房租、设备等的投入之外,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只要你坚持每个月结账,建立起稳定良好的信用,出版社一般都愿意让你负债经营。小书店通常在熬过开业最初一段时间后,以后的货款滚动就会轻松一些。“900多平方米的季风总店开张时,近5万种图书上架,季风首付的购书款项一共只有1.2万元。”严搏非说。
比起对创业资金的要求,书店对理想地段的要求很高。占有一个好的市口,等于成功了一半。“季风”最早在地铁一号线陕西路站租了一个41平方米的小店铺,租金是6元/平方米/一天。当时地铁的人流量并不理想,但“季风”坚持在地铁沿线布点的策略,相继在黄陂路站、莲花路地铁广场,以及二号线的静安寺站开出分店。等到地铁的客流出现巨量增长的时候,“季风”迎来收获的季节。
随着轨道交通、大学附近、写字楼聚集区域之类黄金地段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后来者的进入成本已成倍增加。如何发掘自己能够承受且有“升值潜力”的地段,是每一位有意投资书店的人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特色是书店的生命
严搏非认为,开一家书店并不难,但要办好一家书店,难度极大。
许多读书人都说,“季风”的图书陈列是全上海做得最好的,它深谙读书人的思路脉搏,既全面清晰又有很强的学术性,尤其是一些特别的专题,如哈耶克、罗尔斯、世界银行报告、前卫艺术等,更是走遍上海别无分店的。
不过,书店终究是店,必须遵循市场法则。严搏非说,其实我们也卖流行的畅销书,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比流行高半格”。所有的上榜书我们这儿都有,而且大众文化类的图书其实在季风占了70%左右,但30%的学术类图书却是我们书店风格的“背景”。图书是一种精细产品,在大部分情况下它具有不可替代性。消费者买肥皂,想买力士的,没有的话可以用舒服佳来代替,但买书的时候,你要一本哈贝马斯的著作,没有的时候就不可能用德里达或者福柯的著作去代替。所以做好专业,保持特色,是保证客源的最好方法。
季风在开分店时,也非常注重地域的特点,比如莲花店在居住区附近,就设计成一个社区书店,像少儿类的图书就成了大头;艺术店则针对附近戏剧学院、歌剧院等特点,电影戏剧类的图书就多进一些。
全面“打折”不可取
在上海的各家民营书店中,打折销售似乎已成惯例,打折平均水平一般在80%-90%之间。对这一“不成文的行规”,严搏非认为并不可取。他告诉记者,目前民营书店在进书时和国营书店基本上是平等的,平均折扣在69%左右;新华书店稍有优势的是如在批销中心进书,因为是一个系统,可能在退书上方便一些。还有就是根据各家书店的影响和信用情况,出版社和批销部门在和书店的结账方式上略有优惠。
“季风”之所以不赞成打折,理由很简单:30%的利润中,房租和人员工资以及各种附加费用要占20%,交税是5.6%,剩下只有4.4%的纯利润。如果坚持正规经营,打折让利的空间,实在非常有限。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图书是一种限量供应的商品,每年除了几百种印数较大的畅销品种外,大部分图书的印数只是6000、8000,10000,一些冷门的学术书,甚至只有几百本、一千本。书店为了配齐这些品种,通常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为了维持品种的完整齐全,像“季风”这样的书店不可能实行“一律九折”、“一律八折”的销售。至于那些新开业、小规模的书店,由于信用额度较低,资金周转通常较吃力,轻言“打折”,绝对得不偿失。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