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多元化,发展高速度,业务跨地域,管控分层级并不是管理的禁区,全球解决这些难题的各种前赴后继的实践证明,如何打造一套母子公司管控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04年12月28日下午2:30,中组部的一位副部长在...
产业多元化,发展高速度,业务跨地域,管控分层级并不是管理的禁区,全球解决这些难题的各种前赴后继的实践证明,如何打造一套母子公司管控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04年12月28日下午2:30,中组部的一位副部长在中粮集团会议室正式宣布周明臣退休,其中粮集团董事长职位由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接任。 在华润奋斗了18载的宁高宁被空降到中粮集团,实属让人意外。但是无论怎么解读,都是对宁高宁在华润当总经理业绩的一种肯定,否则不会在中粮集团改革的紧要关头把他调派过去。 回顾宁高宁走过的华润之路,外界的关注往往是惊叹其大小通吃的并购旋风和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而忽视甚至质疑其管理能力和整合水平,认为华润是有资本无管理的企业。但是随着一批整合者的相继崩塌,宁高宁却在密集的资本运作和疯狂收购过程中不断加强着内部管控,其着力打造的“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
投资控股型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为华润的不断扩张和优化整合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从鸡蛋到导弹的华润式并购 作为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华润集团曾经以巨无霸式的贸易公司叱咤香江商界,是中国各出口公司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总
代理。在该公司贸易业务的鼎盛时期,其代理的进出口总额曾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不过,随着改革开放后贸易体制的改革,众多内地企业纷纷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华润的外贸代理地位日益衰弱,因此,寻找新业务就成了华润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华润开始走多元化发展的路线。 华润的多元化道路从香港开始,先后涉足零售、地产、食品等诸多业务。依靠资金与政府背景,华润在国内大肆收购不同行业的各种企业。房地产行业,华润先后收购了深圳万科和北京华远;啤酒行业,华润收购了四川蓝剑和湖北东西湖;纺织行业,华润收购了四川锦华等10多家企业;零售业内,华润拿下了深圳万佳、深圳万方和苏果超市;在医药领域,华润剑指东北制药、和平大药房等。零售、房地产、啤酒、纺织、电力、建材、微电子、农业深加工等等一系列不相关联的业务被华润尽揽其中。 华润这种投资方式看上去有种财大气粗的随意,像一个暴发户缺少理性。对此,宁高宁说:“华润的战略是许多因素的不同组合,其中每一个因素都是变量,它的组合排列也是变量,我全部精力用于如何调整这些组合,而不是绞尽脑汁找到一种永久的最佳组合。” 在宁高宁眼里,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能干的事情,只要是有利润,不违法,什么都可以做,用一句俗话“从鸡蛋到导弹”来形容十分恰当。比如进入啤酒业的初因,一直流传的说法是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当时看了青岛啤酒的招股说明书,被该行业的增长前景打动所致。 于是,华润提出了“产业整合”战略,选择那些市场集中度较差、缺少行业领导者、没有市场标准的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并购。华润希望借资本优势,打破行业自然整合的节奏,试图快速成为行业垄断者,谋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回报率,并左右行业发展方向。 最能体现华润“产业整合”思路的是啤酒行业。从1994年并购雪花啤酒开始,十余年间,华润连续并购了37家啤酒企业,实现了啤酒行业的全国布局,与青岛啤酒一起并列中国啤酒行业的龙头。 此外,纺织行业也体现出了华润的“产业整合”理念。2000年,华润斥资1.1亿元连续收购了6家纺织厂。2001年9月,华润又以中国华润总公司的名义斥资1.5亿元收购四川锦华51%股份,成为其绝对控股股东。至此,华润已经拥有70万锭纱锭生产能力,年产纱线48000吨。截至目前,华润已稳坐纺织行业老三的位置。 在内地房地产市场处于低潮时期,华润也开始“产业整合”。1994年12月,华创入股北京第三大房地产公司华远房地产股份公司,并于1996年1月成功将其外方股东——北京华润置地在香港上市,形成今日华润置地有限公司的基础。华润置地坚持全国发展的战略,先后成立了华润置地、华润置地和华润置地,成为中国地产行业中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 1995年底,华润集团投资和其它多元化收益已占毛利总额的51%,标志着华润已完成由贸易为主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华润已经事实上成为多元化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截至到2004年12月31日,华润集团总资产达到1015亿港元,营业额达623亿港元,企业帝国版图,初步形成。 宁高宁的26只猫和一只虎 宁高宁在《26只猫和一只虎》里曾说: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26只猫,面对众多的猫,狼不免心存畏惧,但迫于饥饿,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终难逃厄运,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尝到甜头的狼每日食猫一只,颇感满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误认为猫,欲食之,终被虎食。“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 在宁高宁眼里,华润就是要做这只老虎。但是,很显然,如果仅仅通过并购和资本运作,要把猫变成老虎并非易事,华润也依然没有避免多元化公司可能出现的整合困境:整合中的冲突、混乱与效益低下,在现实中却将多元化的潜在收益几乎抵消殆尽。 多元化扩张造成了华润集团旗下业务地域上分布广、产业跨度大、业务关联度低、母子公司管理复杂化的困难局面。在华润集团的原有九大业务类别中,能够较好体现华润“产业整合”理念的行业很少。除去啤酒和纺织,其余的如地产、食品、零售、石化、水泥、电力、微电子等行业,华润根本无力对这些行业产生真正的影响力,“产业整合”更是无从谈起。 以整合最为成功的啤酒行业为例,华润虽坐上了啤酒行业的龙头位置,但其盈利能力却远低于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竞争对手;而在零售行业情况更糟糕,万佳超市自从被华润并购以后就一直亏损。 华润虽在国内并购了大量的企业,但大而不强则正是业界对华润的普遍看法。华润这种大而不强的一个根本原因来自于,被收购公司往往与华润集团在行业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上存在冲突。这一类矛盾在华润有心重点发展、并积极进行产业整合的行业内表现得尤其明显。 华润收购万佳超市后,由于其“未来五年内,投资50亿,实现营业额500亿,年度利润5个亿”的“四个五工程”的战略目标与万佳原有“稳扎稳打”的战略发生严重冲突,并且华润的企业文化也很难与万佳原有的企业文化融合在一些,最终导致了以徐钢为代表的万佳原有管理团队大批离去,而华润万佳也从一家业绩优异的公司陷入了不断亏损的境地。 以上两个例子仅是华润在产业整合中遇到的众多困难的冰山一角,并且在不断整合疏于管控的恶性循环中被收购企业越是强势,这样的整合困境越为明显。 母子公司之间的冲突因果图 华润逐渐演变为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过程中,企业数目迅速增多、业务庞杂、交叉经营严重,整个组织被分为集团、二级公司、三级公司等,机构层次重重叠叠。例如很多子公司都经营房地产和酒店业务;相同加工企业不断在各个子公司重复出现;上游下游的产品分属不同子公司经营等等。而且国企没有改革之前,每一级的公司都与相应的行政级别相对应,也与待遇挂钩,非常僵化。 企业集团多元化的矛盾迅速凸现,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不力,集团对实业和贸易的未来发展无明确的战略方向和计划。而突出的问题体现在财务管理上,财务管理分散、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有失真、投资和担保易失控、同类业务分散经营、核心业务不稳定等。 90年代初,华润就开始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财务管理,但是核心是包干式资金管理,总部仅仅是制定基本规定约束下属企业“不准代开信用证,不准放账,不准对外担保”,但旗下的二级子公司都不能严格遵守。有些违规的经理人因此受到集团的严厉处罚,可是客观上已经给华润集团造成巨大损失。 面对产业整合的难题,宁高宁迫切地希望从GE的发展中寻找答案。毫不掩饰他希望能从这个身上找到答案。2004年6月份在与GE前总裁韦尔奇的对话中,46岁的宁高宁反复向这位将多元化做到最高境界的CEO追问如下问题:如果有人想重复你的成功,如何做到?一个多元化公司,分开上市值钱还是整体上市值钱…… 在韦尔奇上任之前,GE虽仍算一个多元化的公司,但其业务范围远不如现在广泛,其85%的业务集中于制造业;韦尔奇上任后,GE展开了它的“疯狂并购”,其业务组合也变成了50%的金融业、25%的制造业与25%的服务业。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并购,GE的销售收入从1980年的250亿美元增至目前的1250亿美元,成为一家倍受市场推崇的明星企业。 从根本上说,支持GE多元化经营的母子公司管控体制才是“GE之路”的精华所在。这样的内在机制包括:建立集团型母子公司中心为框架的组织结构,形成高效的业务营运管理系统;超越具体业务的公司战略——GE著名的四大战略:全球化、服务转型、六西格玛和电子商务,没有一个是与具体业务有关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结合来推动战略的实施;对文化的强烈认同。而正是这样的一套母子公司管控模式,即横贯母子之间,拉通他们之间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穿行不同产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并以强大的管理后台为支撑。保障了GE的卓越运作! 从GE的成功之道来看,华润的未来命运却恰恰是在于其是否能成功建立并逐步完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有效地组织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这是决定华润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 1999年,华润在内部设计和导入了一套宁高宁视之为母子公司运行大平台的6S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同时确定集团总部的职能与利润中心的职责定位之后,形成了“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投资控股型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这样华润集团就像一个车轮,所属的利润中心就像车轮的辐条,车轮的整体性和辐条的刚性、柔性有机结合起来,驱动华润这辆庞大的战车南征北战。大大的加强了这样一个多元化集团的母子公司管控。并且耐人寻味的是,这也恰恰是引入6S体系之后,华润的多产业购并式整合进入高峰期。 2003年,华润开始引入BSC加强了对利润中心的战略管理,给原来的6S体系一道加强筋,增强集团的战略协同性。 6S的系统化构想 1999年设计完成的6S管理体系,是特别针对华润由贸易为主向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引发的众多问题而建立的。当时的华润集团层次结构庞杂、财务管理分散、投资担保决策权失控、同类业务分散经营、核心业务不稳定。例如很多子公司都经营房地产和酒店业务;相同加工企业不断在各个子公司重复出现;上游下游的产品分属不同子公司经营等等。 宁高宁实施6S的系统化构想是,以专业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突破财务会计上的股权架构,首先是把集团及属下所有业务及资产分成多个利润中心,并逐一编制号码;每个利润中心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经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责任人每个月的经营上;根据不同利润中心的业务性质和经营现现状,建立切实可行的业务评价体系,按照评价结果确定奖惩;对利润中心经营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确保管理住处的真实性;最后对利润中心负责人进行每年一次的考核,并兑现奖惩,拉开薪酬档次,同时通过实行利润中心的负责人考核上岗制,逐步建立起选拔管理人员的科学程序。 2000年1月,6S体系开始在华润实施。首先将集团及属下公司按管理会计的原则划分为多个业务相对统一的利润中心,每个利润中心再划分为更小的分支利润中心,逐一编制号码,使管理排列清晰,便于分类统计。这个举措有力地支持了集团清理、合并过多子公司的工作,通过编码体系防止了大型国有企业庞杂无序的扩张。编码实施后,利润点得以被清晰识别,集团层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级利润中心下面有多少业务单元。 在这个利润中心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每个利润中心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制管理会计报表,具体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制定并不断完善。管理报告每月一次,包括每个利润中心的营业额、损益、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成本费用、盈利能力、应收账款、不良资产等情况,并附有公司简评。每个利润中心的报表最终汇总为集团的管理报告,由此解决了集团以往财务综合报表过于概括并且难以适应管理需要的问题。 在利润中心分类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将经营目标落实到每个利润中心,并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个责任人每个月的经营目标上。预算经过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不断反复和修正,最后汇总形成整个集团的全面预算报告。全面预算是由一系列预算按其经济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有序排列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营业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内容,各部分预算前后衔接。需要强调的是,预算管理对于一个多元化集团企业尤显重要,如果没有预算,集团将难以预计一个年度乃至今后几年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在资金安排、投资决策、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总体的规划。通过6S预算考核和财务管理报告,集团决策层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管理信息,加深了对每个一级利润中心实际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的了解。 预算执行情况需要进行评价,而评价体系要能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根据每个利润中心业务的不同之处,度身打造一个评价体系,但是总体上主要是通过获利能力、过程及综合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每一个指标项下再根据各业务点的不同情况细分为能反映该利润点经营业绩及整体表现的许多的明细指标,目的是要做到公平合理,既可以兼顾到不同精力点的经营情况,又可以促进业务改进提高,加强管理。其中有些是定量指标,有些是定性指标,而对不确定部分集团财则有最终的决定权。华润集团根据各利润中心业务好坏及其前景,决定资金的支持重点,同终的决定权。集团根据各利润中心业务好坏及其前景,决定资金的支持重点,同时对下属企业的资金使用和派息政策,将根据业务发展方向统一决定,不实行包干式资金管理。而对利润中心非经营性资产转让或会计调整的盈亏,则不能与经营性业绩混在一起评价,但是可视具体情况给予奖惩。 对利润中心经营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确保管理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审计保证管理报告的真实性,检查预算的完成水平和集团统一管理规章的执行情况,以此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通过内审,才能准确地衡量华润的各项经营成果,即“做实”;也才能评估隐藏在这些成果后面的生意模式、战略、管理和营销是否具有复制这些经营成果的能力,即“做持久”。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创下了虚构利润100多亿美元的世界记录,震惊世界。然而,拉响两大巨案“报警器”的,既不是著名的注册会计师行安达信和安永,也不是美国政府的审计部门、司法部门或美国证券委员会,而是这两家企业的内部审计。 集团母子公司审计管理关系模型 最后对利润中心负责人进行每年一次的考核,并兑现奖惩,拉开薪酬档次,同时通过实行利润中心负责人考核上岗制,逐步建立起选拔管理人员的科学程序。考核体系主要以财务业绩评价为中心,并且在管理素质、职业操守等方面对经理人进行评价,评价利润中心经理人目前的工作表现、今后的发展潜力、能够胜任的职务和工作建议。根据考核结果,进一步决定对经理人的奖惩和任用 宁高宁很欣赏韦尔奇说的一句话是:“跨国公司必须有一个可以指挥得动手脚的大脑”。现在很多公司推行母子公司管理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不是下面子公司不行,而是上面总部不行,总部运行有严重的官僚主义。6S管理体系推行要以集团总部强大的控制力为前提。 按照集、分权的程度,集团公司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财务控制、战略控制和操作控制。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控制,最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四个计划的控制:战略计划、投资计划、经营运作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上述三大类的管理模式在四大计划控制中体现出不同的集、分权程度。财务控制的控制方式主要针对企业的投资性业务。在投资控股模式下,集团总部脱离业务运作角色,转而追求在特定业务领域内的投资回报最大化,下属各业务单位则负责最大化占用资本回报率及具体的业务经营。 华润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正是的投资控股管控模式。总部作为一个投资公司,对下属企业而言,是股东,具有的人事任免权、财务政策权、资金管理权利、预算和评价考核权都是股东的基本权利。作为控股公司,按照管理主要资产、主营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的需要,行使对一级利润中心的统一管理权力。集团管理要体现母公司应有的权力,管大方向、大的决策。利润中心作为资产经营者,享有在授权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一切经营管理权。 华润集团的总部在管控层面上只做四件事情,首先是管战略,确定25个利润中心的发展速度、规模、方向;其次是管人,决定主要是利润中心一把手及班子成员的组成;第三是管财务,包括资金政策和财务报表政策,各企业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不能做假帐等等;第四是管考核和预算,考核各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审核和批准各公司上报的预算。在整合层面,做好整体协调与统一形象这两件事情。 6S加强了对财务管控 6S本质上是一套财务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高度透明,防止了绝大多数财务漏洞,集团决策层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管理信息,加深了对每个一级利润中心实际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的了解。根据管理报告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各下级单位只有投资建议权,投资决策权掌握在集团手中。集团根据战略发展和资产优化的要求,决定资金投放重点。而利润中心则被引导将精力关注于如何在主营行业中做强做大,从而提高了整个集团的投资回报率。 在被收回了“财权”以后,华润的二级公司还需要接受严格不定期内部审计,以及每个月都要进行预算方面的监测。实际上从华润集团层面上来考虑的话,利润中心的最重要目标,就是为华润集团贡献利润,贡献现金流。简单的说,就是用了华润集团公司的多少钱,就需要“使用者付费”,从利润中扣除相应大小的资本成本,返还给集团母公司。 由于财务状况信息电子系统化、透明化,加上内部严格的审计,有效地防止了内部贪污和资金漏洞的产生。比如,2004年华润物流存在的个别人违反财务纪律的情况就是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的。 梳理了多元化的复杂业务 正是在6S体系运行基础上,华润才能够逐步将原先较为庞杂的业务及资产重组为分销、地产、科技及策略性投资4大类,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由25个一级利润中心、108个利润点组成的、主营业务相对突出的实业型控股集团的管理架构,从而走上了从多元化经营转向有限度相关联多元化战略下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编码系统实施后,业务进一步清晰,利润点得以被清晰识别,管理层次得以扁平化,迅速改变了原来的以贸易型公司为主的业务架构和管理架构。集团层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级利润中心下面有多少业务单元,有力地支持了集团清理、合并过多子公司的工作,迅速制止了下属公司无序盲目的多元化扩张,有效制止了整个集团投资失控的现象。 有些业务单元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或业务相同的,后来就被逐步合并,例如华润水泥;有些业务单元有市场前景、经营基础好,就逐渐从三级、四级公司中提升到集团层面,进入一级利润中心序列重点发展,例如华润电力、华润酒精、华润超市;有的不符合主业发展、亏损严重且华润控股意义不大的业务,被列入特殊资产序列,由特殊资产管理部进行清理。 6S革命在华润是如何推行的 在华润当时管理层次不清和管理信息不畅的情况下,打破股权关系并按业务归类以及将业务细化,简直就是一场利益格局的调整,不说业务转型遇到的困难,仅观念转变就不是一件易事。比如华润超市原在五丰行属下,而要重点发展超市零售就要将其脱离食品加工分销业务,提升为专业化的一级利润中心,转由集团直接管理显然更为扁平化;还比如在确定一级利润中心时,广告展览公司作为集团二级法人企业,与其他二级公司处在同一个管理层面,只不过是盈利贡献及资产规模相比起来较小而已,但要是按业务性质和资产构成来划分,将其并入华润物业属下管理可能更为精简高效,同时也符合专业化和重要性原则;另外在细化一级利润中心业务时,集团财务部要与每一家利润中心协商划分利润点并设计管理报表,不仅要做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甚至还要加上“连蒙带骗”才达成管理线条的清晰和管理报表的深入。在当时华润多元化经营惯性和业绩文化模糊的大环境下,推行一种全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无异于一场革命。 由于华润多元化的背景,在6S推行初期华润内部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6S的模式无法普遍适用于各利润中心,集团制定的很多指标与下面企业的不一样,无法操作。对于华润万家来说,零售企业的管理报表,强调门店销售收入、采购收入、租金收入但这些数字要报到集团时,就会合并为一个营业额指标.集团可能只需要看营业额,但对于经理人来说却还不够细,必须将其按细类分解,而到门店店长需要关心的指标就更细了也更有特点了。由此看来,华润集团25个利润中心,每个利润中心都不一样,行业情况千差万别,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集团无法为利润中心具体决定报表的内容,利润中心必须自己去理解,从一个统一的格式细化出符合行业专业化管理需要的内容。 从华润万家的实施情况来看,6S的具体格式应该只是形式的一种体现,6S是用来指导方向的,而不是用来束缚企业发展的,6S在原理上应该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6S更是华润为各级公司加强日常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提供系统、全面的决策信息和建议的有效工具。但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为企业服务,却是一个相当复杂、要付出代价的工作。无锡华润微电子各个公司在2003年走过了最为典型的苦、酸、辣阶段后,在公司、团队和个人三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尝到了6S管理个性化的甜头。2003年以来,微电子业务在通过兼并收购和技改扩产等方式迅速发展,但同时又要按照集团的严格要求来按时、按质地提供6S报告,这是一个非常繁重的工作。微电子未实行ERP,靠人工利用Excel完成每月几十张,多则几百张6S管理报表的制作工作相当不容易。很多人在问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每个月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6S报表值得吗?” 每月大量6S管理报表的编制不是目的,而是提供一种供财务及其他管理人员根据这些管理比较报表进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手段。各个公司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6S这个管理工具去进行自己不断变化的个性化管理。6S为华润提供的是一套管理方法,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 6S的战略协同缺陷 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有一个比喻:“企业的组织就像是一幢房子,当一个组织变大时,房子中的墙和门就越多,这些墙和门就阻碍了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而为了加强沟通和协调,你必须把这些墙和门拆除。”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其运营成本和内部管理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路径之一,很多企业不是死于外部的原因,而是内部因素。建立企业内部的战略协同体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获得战略协同,也是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的核心。 华润目前以6S利润中心管控体系为基础管理格局,管控了集团的财权,对与集团的扩张发挥了控制和稳定的作用。它明显的弱点在于并没有在扩张过程中形成战略协同效应,而这正是集团化核心所在。6S从财务的角度梳理和控制了多元化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之间的战略管理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 华润在2000年后在内地大举扩张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加强并购企业与原来企业的战略协同性,包括集团与利润中心的战略职能定位,如何向已购并企业注入新的管理资源,如何整合被并购企业与华润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等。同时在处理集团与利润中心的关系方面时候,集团要为自己并未在第一线亲自参与的各个不同行业制定战略,确定其发展方向,极易造成与现实脱节,甚至可能阻碍各利润中心的正常发展。 BSC引领战略协同 2003年华润开始引入与战略管理密切结合的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来补充6S体系战略协同的不足。以BSC为框架的新的6S管理体系,仍然是6个“S”,但基本内容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变化最大的是业务战略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相应地,6S的定位也由预算管理和运营控制系统提升到战略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6S的变革性跨越。 利润中心编码体系转变成利润中心战略体系,由此把对一级利润中心的战略管理提到了新的高度。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将集团及属下公司按战略管理的原则划分为战略业务单元,各利润中心任何一项业务经营的好坏都能按战略进行检讨。比如华润机械属下原有康贸公司利润点,但按业务战略的要求就不能成为战略业务单元,调整的结果就是其变更为制钢业务利润点,以及待研究发展的印刷利润点和贸易利润点。 原来的编码体系转变为SBU体系的意义在于,每个SBU必须是可制定战略、可执行战略的单位。只有更加专业化,符合华润总体战略要求的业务单元,才可能进入SBU序列。为了保障战略执行,还要将业务战略细化成可实现的目标和可评价的指标,而指标间相互驱动的因果链关系犹如战略地图反映出企业的战略轨迹,由此实现从业绩评价到业绩改进、从战略实施到战略检讨的联动效应,而平衡计分卡提供的这种战略思维刚好可以融入6S的战略性框架。 全面预算以战略为导向,兼顾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短期业务经营目标,上下结合不断反复修正,成为保证战略实现的重要环节。各利润中心报表按行业特点对市场竞争战略进行检讨,集团和利润中心同时监测战略目标与业务经营目标的执行过程和结果。最后通过汇总分析形成集团的管理报告,监测整体业绩结果。集团及利润中心通过内部审计来强化战略执行和全面预算的推行,从而支持战略管理决策和经营预算决策的有效性。 利润中心业绩评价体系适应利润中心的竞争战略,战略转化成了财务、顾客、流程和学习等四个维度的关键业绩指标,从而使考核评价成为战略执行工具。四个维度的设置来自BSC的理念。以前,对企业的业绩评价比较偏重短期、财务性、与过去比。加入了顾客、流程和学习等维度后,使企业不仅要与过去比,还要和行业平均水平比,和行业标杆企业比;不仅要看营业额、利润、ROE等财务指标,还要比客户和员工满意度、员工专业技能提高程度、社会贡献度、环保安全等“绿色指标”、软指标;不仅要重视短期效益,还要关注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实现程度等。这样,对企业的评价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标准,使企业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更加稳健、更加有后劲。 战略责任和经营责任同时落实到各级责任人,从而战略策划和战略执行的考核与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也同时落实到利润中心经理人身上。 引入BSC之后的6S体系的对比创新后的6S是从战略开始的,而且涵盖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检讨等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因而与战略的联系更加紧密,内容比以前也更加充实。其中业务战略体系构建和确定战略,全面预算体系落实和分解战略,管理报告体系和内部审计体系分析和监控战略,业绩评价体系和经理人考核体系则引导和推进战略。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涵盖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既是一个行业分类组合体系,也是一个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信息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业务监测体系,还是一个评价与考核体系。它建立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以战略业务单元为出发点,以全面预算为切入点,以管理信息为关注点,以内部审计为支持点,以评价考核为落脚点。另一方面,战略还要细化到关键成功因素,再进一步追溯到关键业绩驱动力。因而,驱动关键业绩的评价指标紧扣战略导向,评价结果则检讨战略执行,同时决定整个战略业务单元的奖惩,通过有效奖惩推动战略执行力,从而使6S成为一套战略管理系统。 2004年6~7月间,华润进行了第六次高层培训,董事长陈新华目的是为了在华润系统全面推行以BSC为框架的6S管理体系。利润中心通过围绕竞争战略制订战略地图,服务中心围绕职能定位制订工作地图,辅之以财务、顾客、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KPI指标考核和行动方案,使战略的“行动计划”落地,生成“战略结果”。 在华润的推行BSC 凤凰卫视中文台董嘉耀有一句广告词“将事件摊在阳光下接受检验”,平衡计分卡正是这样一个工具,把你的工作摊在“阳光下接受检验”。BSC就像飞机驾驶舱内的导航仪,通过这个“导航仪”的各种指标显示,管理层可以借此观察企业运行是否良好,随时发现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哪一方面亮起了红灯。 2002年底,由华润集团财务部与信息中心组成的BSC试点实施队伍进驻华润东莞水泥厂,开始尝试进一步将BSC理论与华润的管理实践结合。水泥厂的员工对公司要做一个愿景描述,为了实现这个远景制定出公司的发展战略,在公司的发展战略框架下,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等四个角度对战略进行分解,形成若干绩效目标,每个绩效目标再化解成可量化的绩效指标。这些绩效指标的分数经过层层加权汇总,最后得出整个公司的分数,从而直观地反映出公司的总体绩效表现,及各个战略、绩效目标表现和完成情况。 实施团队与东莞水泥厂一起分解战略、描绘地图、优化流程、确定指标、检讨评价、改进激励、加强沟通、强化执行。在实际操作中,最难的是具体的绩效指标的确立和计分方法,在确立好的绩效目标下,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些指标是否能够量化?以及如何去量化?这些都是需要仔细斟酌的事情。例如在降低营运成本目标下其中一个绩效指标——吨水泥电耗,目前我们的吨水泥电耗由于每月产量不同,有高有低,从33.14度到40度都有,问题出来了,就粉磨综合电耗指标而言,如何确立这100分,50分又该是多少?最后选择了前年运行最好的一个月为最佳状态,,把这个最佳状态定为100分,依据历年波动幅度,每升高10%,降10分。 BSC在东莞华润水泥厂实施两年多来,已强有力地显现出它作为战略执行工具的重要作用。通过东莞水泥的解剖麻雀,建立BSC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得以被及时揭示、分析、总结,东莞案例为今后华润决定全面推行BSC提供了现实参考。 2004年下半年迅速成立了集团BSC项目小组。在实地走访了集团内部四家初步试行BSC的利润中心,经过充分收集、分析各利润中心在试行过程中的经验、问题与期望后,项目小组建议选择战略比较清晰、管理比较规范、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华润微电子成为集团第一家全面实施BSC单位。 2005年2月的集团总经理工作会议上,陈新华再次重申“常董会要求在全集团推广和实施平衡计分卡,要求每一个企业按照集团的部署,把利润中心各自的战略细化工作做实做好”。 从一个业务繁杂的多元化外贸集团到一个母子公司管控模式清晰的集团控股企业,华润在中国出色的演绎了GE模式的中国变种。截至2004年12月31日之财政年度,华润集团业绩再创新高,总资产达到1015亿港元,营业额达623亿港元。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可以看出华润集团近年来推行6S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的不懈努力。华润集团的未来蓝图是在集团控股的情况下,帮助各行业利润中心打通国际资本市场通道,最终实现华润集团由多个上市公司组成的控股集团,是华润的战略目标和布局。
上一页 WKV3158创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