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理做礼品生意已有5年之久,并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源。但是,随着业务规模的逐渐扩展,手上的客户资源明显短缺。今年6月,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开始尝试上网搜人。在名片网上,他利用自己手中的名片换取了大量的新名片,并开始通过这些新名片进行业务联系。随着交易量的上涨,其对于新名片的渴望也开始急剧膨胀……。
与过去建立关系都要靠熟人介绍、或者“面对面交换名片”所不同的是,现在像张经理这样的商务人士已经开始积极尝试一种新的关系模式:互联网商务搜人。近几年来,随着名片网、联络家、yahoo名片秀等网站的大规模进军,消费者的传统观念开始受到猛烈的撞击,一场关于“互联网商务搜人”模式的“口水仗”也在激烈的进行着,经久不息。
骚扰者的化身?
日前媒体上的一篇名为《名片里的生意?》的文章打响了“口水仗”的第一枪。在文章中,作者对名片网所提倡的搜人模式进行了质疑:“伴随着国内短信、垃圾邮件骚扰现象的泛滥,名片库会不会成为一些有不良想法的人的工具?另外,美国的名片网站并不会泄露手机等私人联系方式,而在名片网上,这些信息却一览无余”。
该文由于准确地点出公众对于名片网搜人模式的担忧,因此,也吸引了各大网站的纷纷转载,据统计,仅google搜索这一项,就有40多条,公众评论也相当踊跃。
有网友就曾毫不客气的抒发了一下自己的情感:“我认为名片库确实存在着侵犯隐私的可能,不经个人允许就私自上传,并且是在互联网这个透明的平台上进行上传,这不明显的是给垃圾邮件、骚扰电话制造者们提供犯罪的工具吗?”
一时间,风声四起,名片网已然演变成骚扰者的化身。
商务沟通零距离?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名片网所提倡的互联网商务搜人并不是大家所想象中的“公开”及“侵犯隐私”,相反,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商务沟通零距离”,给商务沟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长期从事销售的lily认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社会,在生意场中,能找到或认识相关人员,特别是决策人,将会成为业务成功的关键。这种特征给中国商务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及很高的成本。
据有关数据统计,商务人士每年花费在“建立、维护关系”上的消费占整个GDP的4-5个点。而名片网所推出的互联网名片共享项目,则让中国的商务人士摆脱“关系”瓶颈、降低“关系”成本,为中国商业社会创造一个平等,透明,高效和低成本的“P2P”商务沟通环境。
某知名外企总裁toney对于名片网所提出的“会员制、卖积分、增值服务”模式表示惊讶,他认为这种打破传统“熟人效应”的模式,会大大节约商务成本,在可克服不必要的人际障碍的同时,将会进一步加快商业目标的实现。
至此,关于名片网搜人模式是“天使”还是“魔鬼”的争论大战已入白热化阶段……
洗清昭雪
正当大家为名片网“是天使还是魔鬼”争论不休时,李明,这位国内大型民营企业的HR却认为:“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
李明借公司招聘市场总监的机会进行了一次猎头与名片网的PK:在求助猎头的同时,自己也在名片网上寻找相关信息。在免费换取了数十张名片之后,李明终于发现了公司急需的人才。为了避免对方的反感,李明并没有直接打电话进行沟通,而是通过邮件的方式向对方进行介绍。
在向对方发送了“公司介绍”、“业务介绍”及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之后,他收到了对方的邮件回复。此时,他才正式给对方打了第一个电话,并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交谈。于是,在不到二周的时间内,李明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招聘任务,而此时,猎头公司却还处于搜索的过程中。在本次招聘中,李明为公司节约了近5万元的招聘成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有关互联网专家认为,正如李明所亲身体会的一样,名片网确实有着“多、快、好、省”的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实现了“商务沟通零距离”。
但是由于互联网传播的独特性,名片网所传递的名片信息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会对被上传者带了不利的影响,比如有可能成为骚扰电话的受害者。不过这也并不代表名片网“侵犯隐私”,因为名片网的名片虽然没有得到被上传者的同意,但是由于其用途合理、且网站运营者并不以此进行牟利,所以是合法的。这些都可以在相关法律条文中找到。
因此,在合法的前提下,要想真正做到“商务沟通零距离”、排除不利影响,用户与运营商双方都需要得到平衡。在用户进行自律的同时,运营商也要切实加强后台技术的支持,比如增加“许可证制度”、“信息跟踪制度”,在技术上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据了解,名片网近来已对该网用户的注册资格进行了严格界定,并针对用户需求对相关信息进行了保密措施,“如果不希望自己的联系方式被别人看到,我们的后台技术可以加以限定,使信息不被泄露。”名片网运营商青杉红叶科技有限公司的CEO王青如此解释。
据最新统计,现已有120多家企业在使用名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