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邓瑞燕
颜集镇:百万富翁3年造就
“我现在网上交易有60多万元收入,网下交易40多万元的收入,利润20万元左右,而没在网上开店的时候,一年收入只有20万元,利润5万元左右。”这位被大家称为李老板的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堰下村村民神采飞扬地告诉记者。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李老板通过开网店,利润增长了300%。在其规划中,今年实现利润50万元,明年利润达到150万元。
“投资2万元,两年后有收成的可收入10多万元,不超过3年就可成为百万富翁。”在这个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最早开网店资产过千万
在这个有着“花木之乡”之称的沭阳县颜集镇,开网店带来财富翻番的并不只是李老板。全镇开网店的农户共有1500多户,全年可实现网上花木销售额1.3亿元,占全镇花木销售量的32.6%。而最早在2003年开网店的胡义春,从最初只是普通的花木经纪人,摇身变为现在资产已过5000万元的佼佼者。
在网上开店的村民都有多重身份:老板、员工和经纪人。既是网店的掌柜,也是网店的员工,与客户联系、寄快递等都是自己做,同时也是花木经纪人,比如开拓花木市场等。李老板称,以前传统的销售模式是,花木经纪人全国各地推销苗圃,骑自行车、挤客车、爬火车啥滋味都试过了,现在的花木经纪人都开拓了网上销售。李老板说,他现在网上客户有30多家,网下客户不到10家,网上客户带来的生意已经大于网下客户了,“透过网上还可不断地有国外客户,韩国、乌兹别克斯坦的都有。”
网上销售赚取利润大
“其实我们也没想到在网上卖花木会有这么好的生意。”堰下村开了家小卖部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她的小卖部每天只能赚20元,每月赚600元,但是从去年底才开的网店,到现在已经有5万元的利润了。正因为看到网上商机,其一直在外地打工的老公侍继良也从今年开春留在家里,专心开网店。“我们家前年还没有钱买电脑,现在不仅把外债还清了,还购置了两台新电脑。”侍继良不无自豪地表示。
“其实网上花木的定价随意性很大,一株成本8元的花木,你可以叫卖到15元-16元,而一些绿化苗的利润就更高了,栽种两年一株就可以卖10元-15元。“就好比这块几平方米大的地方,上面种着绿化苗小龙柏,这一小块地都可以卖到几千元。”农户告诉记者。
利润空间如此丰厚,难怪堰下村70%-80%的人都瞄准了绿化苗的生意,“如果能接到一个工程单子,那就是十多万或几十万的生意了。”农户称。
据悉,自从网上销售盛行之后,花木经纪人的收入非常可观。一般来讲,普通农户的家庭收入一年3万元左右,然而花木经纪人一年的收入就有20-30万元。21岁的小伙子周晓龙是其父母的花木经纪人,他收购父母种好的花,然后在网上销售,赚取差价。截至8月底,他今年的销售额已经有六七万元。
走出家门“攻城略地”
火爆的生意使得自家的花木供应不上,各家各户都纷纷走出家门“攻城略地”。李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家已经租了40亩地雇了15人看地,“但这还远远不够供应,明年会扩大到100亩地。”
据记者了解,堰下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一二十亩的地,或是自己的或是租的。但是花木的供应还远不能满足网上销售的。现在基本上在堰下村附近已经无地可租了,租地的价格也从去年500元/亩,涨到700元/亩。为了抢地,除了颜集镇的地外,村民已经把触角伸到北京、天津和山东。周晓龙的5年规划就是要把花木基地扩到100亩,“这里的地没有了,就准备转移到山东。”而花木基地领跑者胡义春早在几年前,就投资了200多万元在上海建立了100亩的高档花木基地,现在已经发展到2000亩了。
■创富模式
利用花木之乡优势发展网上销售
颜集镇的创富模式,可以说是利用花木之乡的优势,发挥全村的规模效应,来发展网上销售。据了解,花木生产是颜集镇特色产业,全镇12000户农户家家种花,户户播绿,去年全镇实现花木销售收入3.55亿元,占农业经济总收入72%。而镇上1500家网店实际上是开拓了网络销售渠道。
在堰下村,为了解决供应的问题,村民们想出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一根根电线杆散落在茵茵绿树中间,每根电线杆上都挂着七八个大喇叭,朝向四面八方。原来,要是哪家缺了货,只要打开自家的大喇叭,在全村广播一下就行了。一到旺季的时候,喇叭声此起彼伏。由于产供销都是一体化,自然有很大的价格和规模优势,这也是颜集镇网店能有好销量的重要原因。
此外,据花农介绍,花木市场在全国来讲仍是供不应求,尤其是绿化苗。也就是说,农户并不担心花木卖不出去,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
与沭阳县相隔几十公里的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没有任何的资源优势,却硬生生通过网络发展了家具行业,现在整个镇上6万人口就有1200多人在开网店卖家具,形成了33家家具加工厂。这一切的变化,只是发生了两年。
当时发起做家具的是村里的三个年轻人:美术老师夏凯、摄影师陈雷和IT人士孙寒。然而就是这三个人,2006年拿着几瓶啤酒苦思冥想,终于决定进军家具业。“先发展后规范,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沙集镇打造成家具用品基地”,夏凯放出豪言。
沙集镇:
网店先行者年赚60万 从卖小饰品到卖木条
“一开始我们只是在淘宝上卖些家里摆放的小饰品,最好的一个月收入有5000元,一般也就一两千元。”孙寒回忆起2006年创业之路不无感慨。2005年,还在睢宁县城移动公司当经理的他,毅然在年底辞去了每月两三千元收入的工作,回家开网店。可是从外地进货小饰品网上卖的收入并不高,怎么办呢?
当时,孙寒、夏凯和陈雷整天就琢磨着在网上卖什么。此时韩剧进入了他们的眼球。当时韩剧在中国火起来,而剧中的家具都非常简洁和实用。于是,做简易家具的想法由此诞生。据夏凯回忆,刚开始他们都是上韩国网站上找家具图片,而为了找到愿意做家具的木工,孙寒找了50个木匠,甚至找了做骨灰盒的,都不愿意做,最后一个做装修的木匠终于接活。就这样,组合木条家具的产供销的链条打通了。刚开始每月收入只是2万-3万元,后来就5万-6万元,今年已经是去年的两倍,每月都有10万-20万元。现在网店一年可赚60万元。
村民效仿推动规模效应
一开始整个村就他们三个人在做,后来村里的人看到他们生意这么红火,也纷纷效仿在网上卖。“他们不懂怎么开网店的,我就去教他们,”夏凯说,“3个人形成不了市场,我们希望做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一个大市场。”
在村里做摩托车修理的陈奎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其几平方米的破旧屋里,也装上了宽带开起了网店,他的副业每年能够创收两三万元,与他维修摩托所得相当。最近越来越多外地打工的返乡开店,夏河山的网店去年11月开店,现在每月有四五万的收入;连今年4月才回家开网店的杨阳,现在每月收入都有上万元。
逐渐地,村里就形成了规模。家家户户都在网上卖家具,规模小的就在家里摆弄几台机子做木条,规模大的就建立家具加工厂。孙寒三人更是领跑者,早在2007年的时候就各自建立了木条加工厂,现在整个镇上已经发展到33家家具厂。今年8月,孙寒建立了板式家具加工厂,准备做强从今年开始进军的板式家具。
竞争激烈各式斗法
虽然做的人多带来了规模效应,然而后进者杨阳还是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刚开始开店的时候,一个半月都无人问津,后来就开始琢磨怎么推广,比如在各大论坛发帖,在网店做促销。“亏本的都要卖,薄利多销”,杨阳称。沙庆告诉记者2007年的利润可达50%,现在利润已降到20%-30%。
然而,只是做销售商的沙庆还是有疑惑,虽然他现在每月的收入有7万-8万元,进货的渠道是镇上的家具加工厂,但是因为不能掌握终端,所以在价格上并没有很大的优势。于是,在村里还是主攻组合木条家具的时候,沙庆就开始主攻板式家具。“我和孙寒进货渠道都是一样的,但是现在孙寒开了板式家具厂以后,可能就会不一样了。”沙庆称,毕竟价格的优势就掌握在厂家手里了,“所以我也在考虑开工厂的事情。”而孙寒走得更前,除了已专门请了设计师设计家具以外,已开始开拓雕刻、无框画等市场。来自夏凯的想法是,除了家具以外,还要进军家纺行业,“我们现在开卖衣橱外罩,算是对进军家纺业的试金石了。”
■创富模式
从无到有,打造产业链
在形成家具产业以前,沙集镇家家户户从事废品收购,受金融危机影响,废品收购渐渐衰落,加之环境污染大,很多废品收购站渐渐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家具产业的兴起。据夏凯介绍,以前是他们在全国各地四处找木材提供商,现在家具的销售成规模后,除了木材的经销商主动把木材向他们提供以外,家具的配套行业也随之发展了,比如家具配件(螺丝)、胶袋厂、油漆公司、快递公司等都纷纷进驻沙集镇。“以前买个螺丝都要通过网上买,从外地进货,现在都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