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一批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和一批闯荡数年的经验之士,又开始为自己寻找新的机遇。对一部分人而言,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代表一个好机遇;对另一部分人而言,打造自己的事业、自己当老板,才是真正的机遇。于是,在春末夏初的时节,围绕着创不创业、要不要自己当老板,每个人的心思都开始浮动,有的人开始迈出第一步,有的人已经走到中途,而有的人则在梦想破灭之后回归起点。
创业是
年轻人的梦想
创业人:李伟洪
创业历程:由IT技术经理到网络公司老板
创业进度:筹备开业
“不自己创业,一辈子做到头也只能是高级打工者。”说这句话的李伟洪,一个多月前刚刚辞去了一家大型网络公司技术总监的职位,二十六七岁做到技术总监、月入五六千元外加年底的业绩分红的高薪就这么没了。不少朋友难以理解。
而在小李看来,因为犹豫,拥有近十年IT技术经验的自己错过了不少创业的好时机。2000年网络论坛热火朝天,本打算和朋友一起搞论坛的小李因为一时犹豫,让论坛界的后辈抢了先机,用盗版的国外程序先起家当了CEO。再接下来的电子邮箱、博客、3G域名,也因为自己的犹豫而一再错过。
不想再错过机会的小李终于决定放手一搏,辞职后和朋友联手开始筹备自己的公司。办营业执照、ICP准入证、租办公地点、招业务员,这些开公司的基本程序小李全跑遍了。而接下来,业务管理系统和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常用软件的开发、争取国内上游服务商的代理权……又成为摆在小李面前亟待解决的难关。
一个多月的筹备时间里,小李没有再享受过一天“朝九晚五”,自己几年攒下来的十几万元也大半投了进去。看到辛苦攒下来的钱就这么没了,小李说心里那份紧张、怀疑、担心从没放下过。只是一天天的辛苦过后,自己创业的构想也一天比一天明晰,公司开业的日子也一天天临近。这些,都支撑着他继续往下走。
要有走
“不归路”的勇气
创业人:刘凯
创业历程:从流水线工到美容店老板
创业年限:一年半,目前仍在经营中
和同龄人相比,刘凯创业的经历带着一丝传奇的色彩。1998年17岁技校毕业,从泉州来到工厂林立的厦门,进入当时的建松公司做电子产品组装的流水线工;一年后升为品管,22岁成为公司的销售经理;24岁跳槽到一台资电子厂任销售总监,工资从最初的800元升至6000元,年纪轻轻的他成为当时同进流水线工作的同事朋友眼中的“传奇”。
2005年5月,刘凯又做出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决定,辞去销售总监职位盘下了位于厦门湖里SM广场附近大唐世家的一家店面,争取到新加坡一美容化妆品的厦门代理权,做起了自己原本全然陌生的美容店生意。
美容店一开业,因为处在街道拐角偏僻处,除了最初半个月的开业优惠带来的热潮外,很快陷入了门可罗雀的冷清境地。“那段时间有时候睡着了都会梦到店里冷冷清清什么都没有了。”本来就是跨行业经营的刘凯在那段时间特别没底气。于是他和店里的美容师开始“专业”驻扎SM城市广场,发传单、现场美容;同时在网上开设了同一品牌的美容化妆店推广自己的生意,坚持了几个月,店里的熟客多了起来,生意开始好转。日营业额摆脱了最初的零关卡,开始突破千元大关。
开业近两年,跟别的老板相比,刘凯现在已经成为全职“泡”在店中的全天候老板。每天早上8点半到店里,打扫卫生开店营业,然后待在他那间一张按摩床大小的斗室里联系顾客、探听其他美容店资讯,晚上10点美容师下班后,他还得留下来统计营业额、比较营业报表,身兼清洁员、财务、公关、老板数职于一身。只是,这么一番辛苦下来,每日的营收抵去水电、租金、工资等成本,由刚开始的亏损变为收支相抵再变为略有盈余。
“如果开店就是创业,那很容易,但把店开下去,把事业进行下去,实在是太困难了。”刘凯说,想成功就要努力有自己的事业;而想创业,就要有走“不归路”的勇气,一旦走上去了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不能再随便回头更不能想着撤离。
梦想破灭
回归起点
创业人物:黄晓闻
创业历程:从快递员到小吃店主
创业年限:半年,目前已倒闭
同技术经理出身的李伟洪、从流水线工努力到销售经理的刘凯不同的是,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黄晓闻并不想着如何当个大老板。他的愿望很简单:不奢望自己很有钱,只希望自己能够小有余钱,有能力支付自己想要买的东西。
出于这个愿望,原本在一家快递公司送快递的晓闻辞去每月700元的工作,回到老家南安,在家里的支持下凑了2万元在市区盘下一家小吃店,开起了“卤面店”。小吃店小本经营,资金虽然不多,但需要周转灵活。为了省钱,晓闻雇了一个小工打杂。每天的工作从凌晨五六点开始,采购、准备食材、整理厨具,夜里12点后才能正式关门歇息。
只是,辛苦付出没有像晓闻一开始期望的那样能够赚些小钱。不是厨师出身的他,靠的是家乡传统的卤面营生,味道不出众,小店也没有什么特色,往来的顾客大多是像晓闻一般离家找工的底层打工仔。勉强开了半年,晓闻不得不停店歇业。
半年后,晓闻把店盘出去。算一下账,半年的收入除了还家中资助的资金外所剩无几,自己积蓄的几千元有去无回,算起来半年店主的经历只能是亏本经营。所幸,抽身得早,亏得不算太多。
结束了这一段失财的创业经历后,晓闻又重新回到市区找了一份在码头看货的工作。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既是美好的,又是苦涩的。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规划,晓闻说失败似乎是必然的,只是圆一份梦想,在梦想破灭后,再老老实实回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