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做企业是跳高,要超越自己,而不是拳击手,要把别人打倒。这个行业如果只有诺亚,它就不是一个行业了。”刚刚参加完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的诺亚财富创始人兼CEO汪静波谈及她的企业经营之道时,如是感慨。
2010年10月份诺亚财富成功在美上市,让习惯于埋头做事业的汪静波,不得不走到聚光灯下;如同她六年前的那次决定性创业一样,多少有点“被逼”成分。 创业之初,她就决定要走一条完全颠覆行业模式的财富管理之路,她笃定客户对金融产品透明化的需求总有一天会被发现。以至于创业几年后在欧洲遇到独具特色的“西班牙梅尔卡多纳超市模式”时,汪静波认定,这就是自己要做的事。 对汪静波而言,所谓第三方理财,更多是市场给的定位,她更倾向于使用独立财富管理机构,而其更大的梦想在于——做基金中的基金;而她对风控的强调,更出乎记者意料之外。 “我是女性,我觉得第一是安全。”汪静波说。 追求透明化 《21世纪》:2007年开始,你对公司的定位从“金融业的携程”到“梅尔卡多纳超市”,变化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战略调整? 汪静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突然让所有人认识到财富管理行业的一个问题,如果你不懂,哪怕你是在百年老店买的产品,也可能让你倾家荡产。 创业之初,我就想尝试完全颠覆这个行业的模式。通过缩短我们的供应链,降低成本;因此,我们采取向供应商固定收费的模式,同时很清楚地告诉客户产品的意义、风险控制、产品筛选方式等,创造新的模式让客户慢慢理解你。 我在中欧商学院读书时,到西班牙接触到梅尔卡多纳超市,很震撼。在西班牙,这个超市的地方,家乐福、沃尔玛都没法进去,这个超市的矿泉水只卖一种,同时,矿泉水上贴的商标会告诉顾客水中矿物质含量比例是多少。 这表明什么?贵族会越来越喜欢透明的,而且真的被检验过的、全面的质量控制。我觉得财富管理就应该这么做。我希望我的客户去其他银行购买产品,可以带着我们的理财师帮助检验一下它是不是真的有含金量?这是未来的趋势。 我觉得我们很幸运。如果十年一个周期,我们都没有机会成长,现在是三年就可能两个周期,市场大涨大跌,在这个过程中客户学会了理解风险,他看到我们是很诚信的,而且我们给他揭示的风险都发生了,所以愿意继续信任我们。这算是变化背后的故事吧。 《21世纪》:过去几年,诺亚财富从较为单一的阳光私募到后来的固定收益、阳光私募和私募股权等四条产品线并进,这种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汪静波:产品的改变,不是价值观的改变,而是市场在改变。 比如,2005年-2007年我们认为是一个大牛市,所以建议客户可以比较多地配置在股市上,就会看到比较多的阳光私募。但是后来发现阳光私募有一些硬伤,当时不是太成熟,所以慢慢退出了一些。 发行PE产品是看到趋势。第一,PE是中国现在资产有效配置的方式,把钱交给懂的人,懂的人把它投给优秀公司,这代表发展方向;第二,行业排名前十的PE,全是从海外归来的,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他们很明白“用别人的钱就应100%讲信用”,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市场相对比较干净,而且人的层次比较高。 价值观上,我们始终没有改变,从出生第一天就强调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坚持风险控制,产品筛选,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信托问为什么诺亚的风险控制比信托还严?因为这是我们的理念。我的理想是,即便所有的银行资产都出现问题,我们给客户筛选的配置仍可以保护资产安全。 FOF梦想 《21世纪》:参与PE募集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这可能会引来新的质疑,比如你们是不是开始更多地承担起投行的角色? 汪静波:第一,我们当然要做尽调,做任何项目,我觉得这个行业是不一样的。第二,我们从来没有参与过基金管理,因为我们不是GP,我们也不决策。 《21世纪》:目前国内的PE产品基本上存续期在5-7年,短期内不会看到太多风险,但是从中长期看,如果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一旦处于一个向下的周期,那么有可能面临一个系统性风险,你怎么防范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汪静波:关键看你选择什么样的投资人。鼎晖的一位朋友曾对我说过,会买的不如会卖的,他永远不会卖到最高点,他看的是公司的增长空间,即通过增长可获得应该有的收益,这样即便二级市场长期下跌也能给投资人带来收益。我认为,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会在周期中胜出。 所以要有两个筛选,产品的筛选与合格投资人的筛选,这个是很关键的。诺亚做的PE产品全部都是千万级的,很多是9-10年才到期,客户主要是企业家,或是公司被PE投过完成上市的企业家,或是正在谋求上市的企业家,或者是想转型的企业家。 在这个领域,客户几乎没有白领投资者。我们经常劝人家不要投,我非常反对那种二三百万的银行理财来做PE,而希望投资人必须有一定资产积累。每次我们都强调,产品不保本,可能会出现血本无归的风险;PE投资是J型曲线,你一投就是亏,亏四五年后才会开始赚钱,而且没有流动性,你要忍耐。 《21世纪》:你认为诺亚本身是一个大的“基金中的基金”(FOF)么? 汪静波:其实是这样的。以前是我帮你配置了5个产品,现在的概念就变成了我还是帮你配5个产品,但是我整体帮你配置,你只要理解我的配置观就可以了。这是一脉相承的,你可以说诺亚就是一个大的FOF。 做FOF是我们的梦想。诺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就是筛选基金管理人,我们整个研究团队、数据分析都是为了筛选基金管理人而配置的。 合伙人机制 《21世纪》: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2008年开始,诺亚分公司、客户数量、资产规模、理财师人数,都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你的管理方式有变化么? 汪静波:管理上我们还是比较追求完美的。每开一个分公司,两年内要做到单店盈利,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基本要求,否则做再大也没有意义,而且团队也不会成长,团队在一个业绩不好的公司里感受不到动力。 发展过程中,我觉得管理的挑战比较大,从以前完全的矩阵扁平化管理调整到现在的区域化管理,我们发现区域化可能会更深度地理解当地客户的需求,通过大区的方式再来做管理,我们也在学习中。 《21世纪》:管理上的另一个困境是,一个公司在高速扩张时,可能给人提供很多机会,队伍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一旦慢下来是否员工的流失率也会变高? 汪静波:任何一个行业都会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去培养一种文化和梦想,我们正在做一个改变行业的有意义的事,还是会有很多年轻人会被激发的。 第二,要在机制上建立一种大家是合伙人、我们在一起做事业的机制。诺亚20%的人都拥有公司股票或股票期权,我们也初步建立起合伙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