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对未来发展至为关键。 一年来,全市紧扣主题主线,积极顺应复杂多变的宏观发展环境,以更新的思...
编者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对未来发展至为关键。
一年来,全市紧扣主题主线,积极顺应复杂多变的宏观发展环境,以更新的思路、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抓好扬长之举、关键之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产业转型、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及民生改善,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提升、转型加速、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可谓开局之年,“开篇”精彩。今日起,本报推出“回眸2011”专栏,敬请关注。
2011“十二五”开局之年,即将收官。
这一年,“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如同催人奋进的声声号角,在金陵大地上强劲吹响。
这一年,全市各区县、园区全面启动规划、建设“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这一全新的科技创业载体,全市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全面启动。
这一年,各项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纷纷推出,科技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
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全力攻坚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加快载体建设、加速打造科技创业高地成为扬长之举、关键之策。
全局性部署聚焦“四个第一”,采取“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的关键举措
拥有各类普通高等院校53所,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6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7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多达59家,列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在校大学生近80万,每万人大学生比例全国第一、万人研究生比例全国第二,两院“院士”79名,全市人才总量接近162万名,在全国城市名列前茅……南京殷实的科教人才资源“家底”,在全国城市中并不多见。
科教人才创新资源是南京最可依赖的优势,是永不枯竭的资源,也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资源。可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没有变成推动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却是南京多年来一直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站在“十二五”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为主攻方向的第三次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科学审视南京的优势资源和特色禀赋,精准把握“十二五”时期以及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努力探索富有南京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孜孜探求南京脱颖而出的根本之策。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不仅要在科学发展进程上率先,也要在科学发展水平上领先。”今年4月23日,全市负责干部大会召开。此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履任刚满一个月。他在会上指出:“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新要求,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市委提出在全省争当"科学发展第一、改革创新第一、和谐稳定第一"的"三个争第一"新目标,和"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的"四个第一"新路径,符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注重"要求,符合省委"两个率先"的标准,切合南京实际。”“南京要争科学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率先,尤其是自主创新要在全省当第一、做排头兵。要探索建立创业特区,建设国际一流标准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6月17日、18日,为进一步拓宽思路,提升眼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市委用两个整天的时间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学习会。杨卫泽在会上对南京未来发展战略、路径的选择作了深入剖析,要求牢固树立资源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以新观念、新视角、新姿态在新起点上开创南京科学发展新局面。他指出:“无论从发展策略和长远战略上,都不能简单盯着GDP,必须全面转向科学发展的导向,立足南京的无形资源优势,发挥南京科技教育人才特色,采取"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的关键举措,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市长季建业同时在会上指出,全市上下都要以全新的资源观,进一步提升资源整合和配置的能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集成各种创新要素的能力,提升科技人才在南京创业的能力,真正把南京的优势资源转化成为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